新青年|考古新青年丨植物考古人:在炭化种子的世界里探寻古代文明( 二 )


姜铭介绍,招果洞遗址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3家单位组成的考古队联合发掘。根据目前的研究,其主体遗存从距今约4万年前延续至距今约1万年前,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并且地层堆积连续,这在云贵高原乃至全国都是极为少见的遗址。
招果洞遗址考古发掘十分注重多学科综合研究,整合了第四纪洞穴沉积学、动物考古学、植物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古环境学、石器分析、体质人类学、年代测定等专家团队,姜铭在该项目中主要负责植物考古工作。自2016年到2020年,在该遗址的发掘过程中,他们每年都进行了系统的土样采集及样品的浮选工作,获取了大量研究样本。
“目前我们已经鉴定完2016年采集的样品,识别出农作物、水果、树种/果实类、杂草4大类,发现有大量果壳,较多朴属,少量稻谷、粟、猕猴桃属、葡萄属、疑似核桃碎块、酢浆草、藜属、悬钩子属、狗尾草属、蓼科、禾本科、莎草科、豆科等植物种子。”姜铭说。
正是姜铭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让我们能够了解到,上万年前的古人,在招果洞遗址过着怎样的生活。“比如,根据已经发现的猕猴桃属种子,我们可以推测,至少在一万年前,猕猴桃就成为了古人舌尖上的美味。”姜铭说,根据目前的研究,招果洞遗址在新石器时期偏早阶段及之前的生计模式可能处于采集渔猎阶段,而其中发现的新石器晚期阶段的稻谷遗存,又给成都平原稻谷的来源带来了新的思考,或许,它们可能曾通过贵州地区这一通道传入。
新青年|考古新青年丨植物考古人:在炭化种子的世界里探寻古代文明
文章插图

透过小小的种子
看到人类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
植物考古,为人们认识远古世界的细节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姜铭看来,植物考古的意义远不如此。
在植物考古兴起之前,人们对农业起源方面的认识大多数依赖于已有的文献记载。但文献记载能追溯的时间非常有限,三、五千年内的记载大多还具有较高可信度,再往前,就难免陷入神话传说之中,渺茫而不可靠。植物考古则通过出土的一粒粒种子,加上现代年代测定技术的确认,不断刷新人们的认识,用可靠的实物证据,把农业起源上溯到了万余年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旧石器时代,农业尚未出现,人类获取食物的来源很不稳定,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进入农业社会后,稳定而充沛的食物来源支撑起了庞大的人口,人群向世界各地快速扩散,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大大提高,最终在世界各地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而通过研究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我们可以观察到人类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啊!”姜铭说。
正如招果洞遗址中的发现,解答了古代先民以什么作物为主食、食谱中还有哪些物种、不同时期的食物组合是否有变化等问题,植物考古专家能够以此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推导出不同地区在什么时候进入农耕社会、人群是否存在多个来源等重大议题。
他介绍,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以及文明起源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三大起源问题。其中,农业起源则主要依靠植物考古发现来解答,因此,植物考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浩瀚的历史星海中,未知永远比已知更多。金沙遗址祭祀区炭化种子的种类为什么那么丰富?招果洞遗址是否会发现万年前的农作物?除了稻谷、粟、黍等农作物,其他的物种起源于何时、何处……地底下的种子世界仍然有许多秘密,姜铭和他的同事们仍在持续探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