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锁:平凡世界里的“个人奋斗”精神永不过时|文化济南 | 济南( 三 )


随着阅读媒介电子化而来的,是大众阅读的碎片化。这种工具变革的好处是阅读越来越方便快捷,只要一部手机在手,资源便几乎是无限丰富的,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
【 刘新锁:平凡世界里的“个人奋斗”精神永不过时|文化济南 | 济南】电子化、碎片化阅读的负面效应也是存在的。电子媒介大量放送推出的“短平快”、“碎碎念”、“万花筒”式的文字,对我们至为重要而宝贵的整体性和深度思维能力以及理解力、想象力的发展,更多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同时,这些文章中会密集插入图片、动图、小视频,更把本来就以碎片化呈现的文字切割得支离破碎。我们正在逐步习惯被惊世骇俗或蛊惑刺激的标题与配图所吸引,习惯点开文章题目便望文生义,习惯阅读中一目十行,习惯图文并茂才能提起兴致……
可以想象,当“电子一代”、“屏幕一代”成长起来,他们或许会认为,所谓的阅读天经地义就是这种方式,外在与内心世界在人类视野中显现的图景本来就是这样的,书架上蒙着灰尘的纸质书都是“前时代”古董,或者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装饰。说实话,我为此忧心忡忡又无可奈何,因为似乎任何人都无法阻止这种趋势,这一切或许会发生在不久的将来。
主持人:“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城市的名士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您认为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推出更多当代济南的文学和艺术名士?
刘新锁:其实,济南在国内各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是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城市。在这里生活的时间越长,越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的妙处。除自然景观外,济南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宝贵的财富。从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开始,济南就先后滋养了诸多璀璨夺目的文化巨星,历史上更有大量文化名人生活、游历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
就目前济南对其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宣传而言,我感觉突出问题在于个案式展现较多,整合力度不够。在这方面,南京、西安等文化古都所施行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比如我们能不能把济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到“海右名都,千年文脉”这样的理念之下,通过综合开发与利用,使之与济南在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泉文化相互结合,形成更高层面的“大文化”理念,二者相互借力,或许能拓展出新的生长点与发展空间。
山东人的性格热情、宽厚却有些拘谨和保守,似乎更信奉“酒好不怕巷子深”。其实,当代济南文化界也有很多水平高、艺术个性鲜明的“名士高人”,能不能加大对这些人的潜在价值的开发?就整体而言,我们缺乏像贾平凹之于西安这样的城市文化名片,固然这与其成就、影响力还不够有关系,但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由相关部门牵头,联合社会各界联动起来,选取有基础、有潜质、有后劲的人才有意识提前介入,加强引导、联合培养,催生出更多更优秀的新时代济南名士?是否可以把这种选拔和培养方式常态化、机制化,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是否可以尝试打通某些思想观念和艺术形式之间的壁垒,比如将诗歌、文学创作与脱口秀、说唱、民谣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在不同领域之间实现人才与资源的跨界整合,激活济南传统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并实现转化,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发挥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这只是我一些不太成熟的粗浅想法,算是抛砖引玉,唤起更多有识之士思考和参与,以促使我们共同热爱的济南,在文化软实力方面能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