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森|盲目死守走歪的流派,可能是压倒京剧这座大厦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 )

杨宝森|盲目死守走歪的流派,可能是压倒京剧这座大厦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章插图
号称“四大名旦”一脚踢的京剧名家童芷苓那么,这些兼学别家的艺人,会在很多的前辈艺术家身上,学习到很多很好的一些技艺。当然,这里边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这里,艺人的天分条件、钻研程度、个人理解等等等等原因,都可以促成了他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有没有一生就固守一个流派而成为大家的呢?当然有,有些艺人,在固守流派的同时,也把上一代很好的东西亦步亦趋地传承下来。那么他们,在固守流派的同时,也把自己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成为除了创始人之外,在这一派中学的最好的一位艺人。当然,他们学的都是流派创始人的优点和神韵,因为他们有鉴别力,这种鉴别力对于一个艺人来说是第一重要的,而现在的演员,最缺的就是鉴别力,所以他们固守流派反而是流派的灾难!亦步亦趋不走样的学习流派,这样的艺人也很多,最著名的,比如新艳秋学程砚秋,言慧珠学梅兰芳,孟小冬学余叔岩都是那种亦步亦趋的在学,基本不走样的传承。杨宝森|盲目死守走歪的流派,可能是压倒京剧这座大厦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章插图
孟小冬不过注意,还是上面说过的,这种传承和现在的几代的传承有本质上的区别,那些艺人的传承是在完全弄懂此流派特性的情况下的传承,而不是今天的这几代,说是学这个流派,他们弄出来的非驴非马,还让别人学她的东西,并且要求学她的人不能学别人,还信誓旦旦的说她就是程派、她就是梅派、荀派,但是她们根本就不是那一派的东西,更别说内涵神韵了,连形都不是!可是她们却打着旗号,说自己是掌门人,执牛耳者,标准传人!可是你看她们的玩意儿,哪有半点那派的好处,全是糟改和乱来!所以,还是别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好,嘴上固守,私底下暗藏私货,把一个好好的流派弄到沟里,让后来的人无所适从,认知混乱,这样被歪曲了的所谓流派还是不要坚守的好!那么学习传承创造新的流派,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艺人们在初期学习流派,也是固守,亦步亦趋的学,但是他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创造出另外一种符合自己特点的流派。这个不是说。泛泛的学习以后就敢创造,而是经过很长很长时间,几乎是一生的2/3时间都在学习流派,甚至创造自己一派的同时,还在学习他老师的艺术。这里杨宝森,奚啸伯等都是这种情况。有人就跟杨宝森先生说:您现在可以形成杨派了,杨先生说:我是低唱余派,我嗓子没有余先生高,只能是这样的。但是我学的是余先生的东西,学的也是他的精髓。那么奚啸伯先生也说过:我们年轻的时候学习老师的艺术,老了也是放纵自己。就形成了今天这种情况,说是特点,其实是对毛病的放大,没有学好老师的艺术。杨宝森|盲目死守走歪的流派,可能是压倒京剧这座大厦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章插图
京剧杨派创始人杨宝森先生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兼学多家,汇而成才。比如说张君秋就属于兼学多家形成自己流派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他的老师非常多,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王瑶卿等等,这些都是他的老师,他在学习这些艺术家的同时,创造性的创出了自己的流派。但是今天的情况就不同了。为什么说今天的情况不同了呢?因为今天的京剧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阶段。本来京剧在二三十年代,到三四十年代形成了它的顶峰期,那时候大师众多,流派林立。那么当时京剧的百花园也是争奇斗艳,天份高以及创造力强的艺人比比皆是,他们创造了当时的京剧辉煌。本来如果按照一个正常的流程,这些艺术家,他们的艺术会慢慢的延续下来,京剧也会繁荣很长一段时间。那么可惜的是四九年以后,由于各种原因京剧以及传统艺术被整个地进行彻底的改造,由此而形成了有好几十年的断层。那么这十几年中,随着京剧的一些老艺人的离世,他们的一身绝活和高超的艺术也就整个被带走了,传承也就断了。咱们别说那些京剧流派创始人,就是他们的一些传人,在那些年传统戏被禁演,虽然七六年以后逐渐恢复了演出,但他们也再难回到他们的顶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恢复了传统京剧的演出,那么在戏校里却出现了一个错误的路线,那就是戏校里不教大路关中戏却早早地教流派戏,并且分得很清晰。学程派的,不许学梅派,学梅派的你也不许学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