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这深情常在心中流动( 三 )


羊城晚报:此外还有哪些你访问过印象很深的作家?
潘耀明:还有不少 。 像汪曾祺 , 是一个非常风趣的老顽童 , 也是出了名的美食家 , 嘴馋 , 有独门烹饪的好手艺 。 他很潇洒坦诚 , 对自己曾经参与创作“八大样板戏”的历史并不隐瞒 。
还有顾城 , 来香港两次都是我接待的 , 生活中他真的什么都需要人照顾 , 但是写作上就非常厉害 。
羊城晚报:那一代作家整体呈现出怎样的精神风貌?
潘耀明:他们那一代作家文学成就很高 , 有很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 , 没什么架子 , 风度儒雅 , 这种风采或者风度现在能看到的少了 。
同时 , 那一代作家大多都非常博学 , 知识面很广 。 钱锺书当然不用说 , 另外像卞之琳 , 自己是一位杰出的现代派诗人 , 西洋文学修养也很高 , 翻译的英文诗歌非常好 。
应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合作
羊城晚报:据您的观察 , 内地和香港在作家风貌、文坛氛围等方面有何异同?
潘耀明:香港本身节奏很快 , 很多作家都是在报纸上写专栏 , 大多是五六百字的文章 , 是快速、即时的文化 。 香港现在的作家都是上班族 , 写作时间有限 , 只能用别人消遣娱乐的时间来写作或者阅读 , 这是一件非常孤独、非常寂寞的事情 。 现在的香港人很少看书 , 图书市场情况不太好 。 一本畅销书初版发售可能也就一两千本 , 纯文学书可能初版发售也就500本左右、还不一定能卖完 。
内地的读书氛围则很浓 , 我常回来 , 发现这里的文学土壤或者文化土壤要好很多 。 在香港还很难申请到政府关于文学活动的经费 , 我一直呼吁要在香港西九龙文化区建立一个文学馆 , 也没有获得政府同意 。 日本每一个县、市都有自己的文学馆 , 我们北京也有很大的文学馆 。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 , 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加强粤港两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潘耀明: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概念 , 它的文化性也很重要 , 现在内地重视 , 在不断搭建平台、举办文学论坛、开办杂志 , 我希望香港能深度参与进来 , 也呼吁香港艺术发展局多做一点工作 , 尤其是从政府层面投入更多的资源 , 推动香港文学的发展 。
这些年我们在广州、深圳、澳门也举办过几个高端文学论坛 。 我希望内地能给予更多的支持 , 帮助香港克服文学发展的局限性 , 也希望大湾区能为港澳作家提供更多的机会 , 鼓舞他们的创作 。
潘耀明
笔名彦火、艾火等 。 福建省南安县人 。 中国香港作家、编辑家、出版家 。 现任《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 , 文学杂志《香港作家》社长、《文综》社长兼总编辑 。
创作包括评论、散文等25种 , 分别在中国内地、港台及海外出版 。 1980年于香港出版的《当代中国作家风貌》被韩国圣心大学翻译成韩文 , 并成为大学参考书 。
金庸|这深情常在心中流动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