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新教材解读:《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双线并行”怎么理解?( 三 )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新教材解读:《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双线并行”怎么理解?
文章插图

因贫穷而相知。米考伯原来是一个海军军官,现在“给各行各业的商家跑街招揽生意,不过恐怕赚不到多少钱,也许根本赚不到钱”。家境十分贫困,他的家“像他一样破破烂烂”,楼上的房间“一件家具也没有”,但还“成天拉上窗帘”,装出
“体面”的样子。米考伯太太是一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有四个孩子,一个四岁的男孩,一个三岁的女孩,一对吃奶的双胞胎。还有一个仆人,是孤儿。平日甚至吃饭都成了问题, 米考伯太太曾这样说:“除了一块荷兰干酪的皮儿外”,“食物间里真是连一点儿渣子都没有了。可干酪皮儿又不适合给孩子们吃。”尽管这样贫困,米考伯夫妇却能始终相守。如果再没有吃的,就变卖家当。文中写了一次当铺,把“六只茶匙、两只盐匙和一对糖匙”给当了。一次是因米考伯入狱,变卖家具,“家具的确给卖掉了,是由一辆货车拉走的,只剩下床、几把椅子和一张厨房用的桌子”。这就是下层社会市民的贫穷现状。
因欠债而沮丧。小说有一个要债叫骂的场面描写,一看就是市井真实的叫骂之声。时间:早上 7 点;职业:鞋匠;地点: 过道。反复的、没有遮拦的市井谩骂——“你给我下来”“快还我们钱”“你别想躲着”“太不要脸了”等等。这叫骂,是在街道上,何人听不见?何人还有脸面?于是米考伯“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甚至做出自杀的举动——
“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生活就是这样沮丧、无助、拮据、伤心、悲惨;但米考伯也会苦里寻乐,痛苦之后也有自寻乐观的一面,如文本曾这样写道:“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这是怎样的心理?我们说,这就是市民世故的心理和无奈之举了。他没法排遣困境,只有在心理上自我排遣,暂时忘却罢了,故追债之后的举动是“哼着一支曲子”,摆出“高贵的架势”。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鲜明地展现出米考伯的双重性格,既有羞愧、沮丧的一面,又有油滑、世故、装作高贵的一面,展示了社会底层市民扭曲的性格。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新教材解读:《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双线并行”怎么理解?
文章插图



因债务而入狱。米考伯的困难“终于到了危急关头”,就是被关入“赛德克高等法院监狱”。入狱就是因为“契据”欠债的事。文中写道:“我走进他的牢房(在顶层下面的一层),我们大哭了一场。我记得,他郑重地劝告我,要拿他的这种结局引以为戒。他要我千万记住,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 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米考伯因债务入狱,在小说中至少有三个作用:其一,更深层次地展示了英国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社会现状,包括监狱里的境况;其二,展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同情心与善良正直的性格,也展示了大卫·科波菲尔与米考伯夫妇的友谊;其三,是告诫人们,不要透支生活。
因破产而释放。米考伯入狱后,文中却说:“他们在监狱里的生活,反倒比长期以来住在监狱外面更舒服一些。”一是监狱的生活还可以与家人一起居住,相对比较安定;二是卖掉了家里的家具,有了一些生活的补给;三是没有了追债人的追债与辱骂;四是亲戚朋友也来“出面来帮助”,米考伯太太“她娘家的人”也出面援用“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最终“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