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系列谈丨跨越千年的茶画里 氤氲着怎样的生活艺术美感( 三 )


“煮茶”与“煎茶”是唐代的主要煮饮方式 , 盛行于文人、僧道之间 。 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馆藏本《萧翼赚兰亭图》所绘相近 , 画中皆描绘唐代儒僧间煎茶、品茶的场景 。 画面右方绘唐太宗所派御史大夫萧翼正与辩才和尚谈论王羲之《兰亭集序》 , 中间侍立一旁的是辩才助理 。 画面左方则绘一年长司茶者 , 左手持带柄茶铛置于风炉上 , 右手持一双茶箸正在搅拌茶末;另一侍者双手捧持黑漆茶托 , 上置白瓷茶碗 , 准备奉茶待客 。 这阶段的茗饮图重记事而未有特殊的精神指向 。
茶叶|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系列谈丨跨越千年的茶画里 氤氲着怎样的生活艺术美感
本文图片

明丁云鹏《玉川子煮茶图》
到了宋代 , 茶已成为“国饮” , 喫茶主要以“点茶”为之 , 与唐代“为饮而赏”相反 , 其时茶事“为赏而饮” 。 宋人好尚品茶的日常生活情景在绘画作品中表现为文人雅集茶宴与“斗茶” 。 雅集对于宋代士人而言 , 是日常交往的形式 , 在这一交往的共同体中消弭了士人内部阶层这一社会关系 , 让雅集交友之日常“事”具有了审美意蕴 。 传宋徽宗的《十八学士图》卷依笔墨画风虽为明人仿宋之作 , 但内容所绘即为文人品茶、饮酒聚会的典型 。 画卷中所现三组人物“烹茶备酒”“聚饮”与“二人偶语林间”情境 , 亦可在其《文会图》中见极相似画面 , 如二图的侍童烹茶治具情景 , 无论人物动态或茶器的摆设 , 可谓完全相同 。 《文会图》不仅是文士雅聚的真实写照 , 更是人才云集的象征 。 画面的右上角宋徽宗题诗中写“入彀”一词 , 似有唐太宗“天下英雄 , 入吾彀中矣”之意 。 图中所绘九位文士围坐桌案四周 , 有的凝神思考 , 有的正举杯品饮 , 有的在相互交谈 , 还有的正和侍者低声说着话;离案桌不远树下 , 还有两位文士正在交谈;案桌的前方 , 侍者们正在备茶 。 这一宏大场面的作品堪称中国日常品茗文化纪实性白描 。 传宋刘松年所绘《撵茶图》亦为小型文人雅集 , 而画中呈现的喫茶形式正是“点茶法” 。 作品右绘草圣怀素挥毫作书 , 学士钱起、戴叔伦围观;左绘两位司茶人正在碾茶准备烹茶 , 一人专心撵茶 , 一人注水点茶 。 三两知友 , 谈书作画、啜茗点茶 。 可见 , 宋代流行于士人雅集交友之间的品茗 , 在茶图中显现为饮茶行为的精致化与宋代士人情感体验的丰富性 , 为茗饮赋予了情感的形式 , 从而让生活成为艺术化的表现形式 。
茶叶|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系列谈丨跨越千年的茶画里 氤氲着怎样的生活艺术美感
本文图片

宋刘松年《围炉博古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 ,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斗茶图》诠释了宋代另一日常茗饮主题——“斗茶”活动 。 斗茶始于晚唐 , 盛于宋代 , 是品评茶叶质量高低和比试点茶技艺高下的一种茶艺“游戏” 。 《茗园赌市图》描绘了市集里站立聚集的五人正在品评茶汤的滋味和香味 , 一旁卖茶的茶商急切地等待着评判 , 画面右侧则为一妇女牵着一小童回望身后竞技者正欲离开的场景 。 人物神情生动 , 画面极富戏剧性 。 《斗茶图》在情景上与《茗园赌市图》有相似之处 , 其中一人烹茶煮水 , 另三人细品茶论茶 。 至此 , 宋时的饮茶活动真正下移到普通士人阶层 , 作为一种生活的“游戏” , 茶本身的功能性让位于艺术性与审美性 , 成为寄托士人的高妙意趣 , 亦成为一种精致的生活艺术 。 而茗饮的画面内容作为宋代士人生活美学的实践表现 , 构成了宋人休闲生活的审美化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