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澶渊之盟 宋真宗是胆小的“软骨头”, 还是精明的“生意人”

导读:公元1005年,宋辽签订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围绕这个盟约的功过是非,后世讨论了一千多年,有的人骂宋真宗赵恒卖国、软骨,不顾国家和中原百姓利益;也有的人赞宋真宗有政治智慧,止战休兵,让百姓过上的和平的生活,到底谁是谁非呢?读宋史,愈发觉得宋朝是一个比较另类的朝代:民族英雄与民族败类相对照,国家富足与国力虚弱相映衬,整个一个宋史好像就是一部苟和史。澶渊之盟,稍稍知道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晓,历史上,围绕着宋真宗赵恒当年与辽国肖太后在澶州城下签订的这纸盟约,可没少议论,特别是一些“仁人志士”,普遍的观点都是对宋真宗开骂,觉得他是一个胆小鬼软骨头,出卖了国家利益,换来了赵家天子的苟且,事情真是这样的吗?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跳出单纯的一个盟约来看“澶渊之盟”,或许就会发现,其实当年宋真宗在一幅“软弱”的皮囊下,其是还包裹着一颗悲悯、睿智的心!【 澶渊之盟|澶渊之盟 宋真宗是胆小的“软骨头”, 还是精明的“生意人”】
澶渊之盟|澶渊之盟 宋真宗是胆小的“软骨头”, 还是精明的“生意人”
文章插图
1、宋真宗是个逃跑主义者。公元1004年,辽国20万大军侵宋,宋朝从宋真宗到满朝文武都主张南逃,唯独宰相寇准坚决反对南逃,并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宋真宗虽然听从了寇准建议,但一路上磨磨蹭蹭、走走停停,在寇准等人的一再劝说下,才十分不情愿的来到战场一线,也仅仅只在战场前沿呆了 一天,就后撤到了他认为安全的地方。2、占据军事主动却要议和。需要明确的是,议和是辽国先提出来的,因为20万大军在交战中损失过半,统兵大帅萧挞凛被宋军射死,尤其是孤军深入无援,战场形势对辽军非常不利,所以提出议和请求。后世都觉得,如果这时宋真宗坚持打下去,胜利应该是宋朝的。可惜宋真宗没看过“论持久”,更没有他伯父、他老爸的战斗意志。3、开启中原王朝向番邦纳贡先河。按照常规的思维,你辽国请求议和,你有什么资格要地要钱要布匹,宋朝能同意议和就错了,还能满足你辽国狮子大张口!结果呢,宋真宗还就答应了,每年给10万两银子、20万匹娟绸,这不等于向辽国纳贡吗!中原王朝一直以天朝形象出现在周边番邦眼里,从来都是番邦进贡,现在开了历史的倒车,你看看你宋真宗干的是什么事?4、议和加重宋朝百姓的负担。后世人都觉得,澶渊之盟后,每年向辽国给钱给物,这些钱物理所当然的转嫁到宋朝百姓头上,你赵姓江山是暂时没事了,但安逸的生活建立在百姓痛苦之上,百姓生活质量下降了,这一切都因为你宋真宗的“软”!
澶渊之盟|澶渊之盟 宋真宗是胆小的“软骨头”, 还是精明的“生意人”
文章插图
我们细细看看宋真宗在盟约签订时心里头打好的“算盘”,就不难发现,宋真宗赵恒的数学学的真不错。首先,这只是一件“家务事。如果我们摒弃大汉民族思想,站在大一统角度上看“澶渊之盟”,你就会理智的发现,宋、辽都是中华民族的孩子,两个孩子因为利益关系发生了纠纷,打打闹闹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打闹累了,消停下来协商解决矛盾问题,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吗?俗话说,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两国休兵,无数家庭不再为战争失去男人,战争中谁最倒霉?黎民百姓!即使宋把辽打败了,无非成全一些战争中的狂人而已!从这个角度上讲,宋真宗的胆小值得点赞!
澶渊之盟|澶渊之盟 宋真宗是胆小的“软骨头”, 还是精明的“生意人”
文章插图
其次,宋辽两国军力不对等。宋真宗是一个在深宫大院长大的皇帝,但并不表示他不知道两国武装力量的实现对照,相反,他十分清楚自己在与辽国军事力量对比上有差距。先看一看当时两国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