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乡村符号,一串远逝的记忆

石磨|乡村符号,一串远逝的记忆
本文图片

有一句话说 , “到不了的地方 , 都是远方;回不去的过往 , 都叫故乡 。 ”
故乡是一方安静的水土 , 小河清澈 , 炊烟袅袅 , 如诗如画 , 令人如痴如醉 。 故乡 , 是由各种符号构成的:炊烟、老树、小桥、水井、石磨、篱笆小院、牛哞羊咩、鸡鸣狗吠 , 还有路边疯长的狗尾巴草、蒲公英、曲曲菜、灰灰菜都是村庄的符号 。
这些符号穿越时空 , 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 , 让人魂牵梦绕 , 思绪万千 。
石磨|乡村符号,一串远逝的记忆
本文图片

处处柴门掩半边 , 莺啼绿树隔炊烟 。
——宋·张至龙《巴岭》
儿时的乡村,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就是炊烟 。 炊烟早迎黎明 , 晚送黄昏 , 飘渺着乡村的岁月沧桑 。 晨曦夕晖里,站在山岭上,家家茅草房上升起的炊烟让清风吹起,自然、轻盈、舒缓、柔和 , 像一块巨大的白丝纱, 飘浮在村庄、乡野上空 , 袅袅冉冉 , 舒舒缓缓 。
雨后千山净 , 炊烟处处新 。
——元·王冕的《雨后》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
——唐·刘禹锡《竹枝词》
是啊,有烟火处便有人烟 。 炊烟里有我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 有母亲在灶前炒菜做饭的忙碌身影 。 炊烟飘飘袅袅,飘散了烦恼和喧嚣;炊烟飘飘荡荡,飘散出一种诗意和闲散 。 望一眼炊烟里的月缺月圆,家乡, 亲人 , 仍是我心中的深情牵念!
【石磨|乡村符号,一串远逝的记忆】石磨|乡村符号,一串远逝的记忆
本文图片

桐阴覆井月斜明 , 百尺寒泉古甃清 。
越女携瓶下金索 , 晓天初放辘轳声 。
——唐·李郢《晓井》
有井水的地方便有人家 。 乡下的人们 , 无不受益于井水的滋养 。 老家的水井坐落在村边小河旁 。
潺潺的溪流里 , 4个半人高、合抱粗的大碌碡做桥墩 , 两块2米长1米宽半米厚的青石板做桥面 , 岁月让青石板磨得光滑滑的 。
据爷爷讲这青石板小桥比爷爷的爷爷年龄还老 。 村里没人能说得清这小桥建于什么年代 。 不过经常听在井边闲聊的人喟叹 , “老祖宗弄这么大个碌碡做什么用 , 这么长这么沉的大石板是怎么弄来的?”每天早上和傍晚 , 是水井边最热闹的时候 。
清晨 , 人们踏过架在小河上的石桥到水井挑水、洗衣、洗菜 。 傍晚 , 踩着夕阳从地里回来的人牵着牛到井台饮水 , 牛咕咚咚饱饮一顿 , 抬头拉长声音哞哞叫唤几声 , 惬意地回到牛栏……
夏天 , 井水冰凉清爽 , 喝一口解暑去汗;冬天 , 井口萦绕着一层热腾腾的雾气 , 漱口、洗脸、洗衣温润舒适 。 小时候 , 乡村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 , 水井旁是孩童的乐园 , 也是村里的“民生直播室” , 上演着东家长李家短的凡人小事 。
石磨|乡村符号,一串远逝的记忆
本文图片

四十零八个头 , 一头还对一脚 。
中间全无肚肠 , 外面许多棱角 。
——元·佚名《井字谜》
“一字四十八个头 , 中间有水不外流 。 ”这些有关“井”的字谜 , 我就是在井台上学到的 。
井寒茶鼎甘 , 竹密午阴好 。
瓜尝邵平种 , 酒为何侯倒 。
倦须盘礡赢 , 归可倒著帽 。
欲去更少留 , 道人谈药草 。
——宋·黄庭坚《与胡彦明处道饮融师竹轩》
故乡、亲人 , 小伙伴嬉戏的画面 , 永远伴着清澈、甜甜的井水在我生命里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