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乡村符号,一串远逝的记忆( 三 )


但存心里正 , 无愁眼下迟 。
若人轻着力 , 便是转身时 。
儿时的我没有诗人借石磨“转身”大展宏图的心愿 , 只想着什么时候不用再推磨 , 每晚都能睡个囫囵觉;不再吃地瓜干煎饼 , 天天吃麦子煎饼卷鸡蛋 。
“圆如望月 , 大如铜钲 , 薄似剡溪之纸 , 色似黄鹤之翎 。 ”这是文学大师蒲松龄《煎饼赋》里的文字 。
“鏊子烧热 , 面糊摊开 , 杂粮面糊快速成形 , 蒸汽弥散 , 空气中浸润着朴素的甜香 。 ”这是《舌尖上的中国》中对煎饼制作工艺的介绍 。
尽管如今远离了鸡犬相闻的农耕生活 , 读读蒲松龄的《煎饼赋》 , 看看《舌尖上的中国》中摊煎饼的画面 , 咬一口麦子煎饼卷鸡蛋 , 那股香香的亲切感便油然而生 。
石磨|乡村符号,一串远逝的记忆
本文图片

村旁小溪边有成片的良田 , 高粱、谷子成熟时 , 大群的麻雀总会飞来糟蹋粮食 。 于是稻草人就应运而生了 。 爷爷从大树上砍下枝条 , 用麦秸捆或谷秸捆扎成人样的身体 , 再给它穿上破旧的衣裤或蓑衣 , 戴上破斗笠 , 双手握着红红绿绿的布条 , 俨然成了站在田间地头的“老农” , 在风中摇头晃脑 , 挥动手臂 , 惊飞了偷食的鸟雀 。 没有风时 , 稻草人便无精打采 , 难忍饥饿的麻雀就小心翼翼的落到谷穗上偷吃起来 。
风又大了 , 稻草人再一次神气起来 , 它们又叽叽喳喳躲得远远的 。 稻草人这种驱赶鸟雀偷食的方式 , 发明权属于谁?已无从考证了 , 一直传承到今天 。 如今到乡下靠近村庄的田地里走一走 , 还能看到稻草人的踪影 。
石磨|乡村符号,一串远逝的记忆
本文图片

乡村有“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宁静诗意;有“旧卜草庄临水竹 , 来寻野叟问耕锄 。 ”(宋·王十朋《四时田园杂兴》)的悠然闲情 , 有“丰年气象无多子 , 只在鸡鸣犬吠中”(宋·杨万里《秋晓出郊二绝句》)的丰蕴欢闹 。 万物老了 , 便有沧桑 。
试问亭前来往客 , 几人花在故园看 。
——明·徐熥《邮亭残花》
这记忆中的竹篱茅舍、斑驳老墙、古朴的牛槽、厚重的碓臼、高高的麦穰垛、屋檐下串串红辣椒……
这些乡村符号 , 印记着我儿时的梦 , 如村边清澈的小溪水时刻涤荡在血液里 , 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 伴随着我们成长 , 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是永远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思、乡情、乡梦、乡愁……
-作者-
朱少华 , 莒南县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喜欢写作 。 教学论文、散文随笔、诗歌、剪纸等作品 , 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 。 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