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析元代“水墨之风”盛行的原因

在元代这个由蒙古政权统治下的中华大地,汉族人在失去进身之阶后纷纷选择归隐。文人们开始选择清雅淡泊的水墨来表达内心世界。在元代画坛无论山水还是花鸟都掀起了一股水墨之风。这场反院体的画坛改革运动,在赵孟等人积极的推动下,文人水墨绘画成为了画坛的主流。
当然这种转变的形成是有着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下促成的。首先赵孟对文人画理论思想的推崇,再加上文人在元代崇尚老庄思想与隐逸思想,这些成为水墨之风盛行的内因。
赵孟|析元代“水墨之风”盛行的原因
文章插图

一、赵孟的“贵古”思想与水墨之风
赵孟(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水晶宫道人等。赵孟官居一品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富有思想见地的画家、书法家、诗人。在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题材无所不能,在技法方面更是兼备“工”与“写”两种风格;在绘画理论方面提出“贵古”思想主张,这对元代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墨之风的兴起与赵孟的“贵古”思想有着密切联系。元代文人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引导了花鸟画家们的艺术实践,推动了水墨之风的盛行。赵孟是元代文人画思想的代表,王渊、陈琳深受其影响。其中陈琳与赵孟接触较多,他们对工笔花鸟画的改革与赵孟的理论主张紧密相关。
赵孟|析元代“水墨之风”盛行的原因
文章插图

赵孟在元初掀起了推崇“古意”反“近世”的潮流,其思想为水墨画风的兴起提供了理论根据。苏轼进而指出文人画的审美风格特征是“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
这一陋习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早期院体花鸟画配合了宫廷的审美趣味,其中的教化功能以及写生的需要形成了精工富丽,状物精微的画法,具体制作通常是“三矾九染”的程式画法。到了南宋后期,这种画法成了固定的模式。恢复古朴、深邃的气质,追求单纯简洁,平淡天真,要实现这些是多方面的。
赵孟|析元代“水墨之风”盛行的原因
文章插图

其中之一,自然就涉及到文人画家对水墨与色彩的看法,两者选择中,文人画家就更喜爱水墨。将赵孟与北宋时期苏轼、米芾的文人画理论相联系,就能说明元代的花鸟画家摒弃色彩崇尚水墨的原因。在实践上,我们能够从深受赵孟影响的几位画家身上,来深刻领会赵孟“贵古”精神的本意。
倡导“复古”,提倡文人画理论的赵孟当然通晓其中的缘由。他对南宋院体花鸟画的改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水墨审美的引导。这主要体现在他自己身体力行和对陈琳、王渊等画家的影响上。
赵孟|析元代“水墨之风”盛行的原因
文章插图

元代花鸟画从色彩到水墨的转变体现了文人画的审美取向,这场变革就是以文人为主导的审美观念的革新,其观念直接影响并引导了花鸟画家的创作实践,推动了水墨之风的流行,使许多画家如坚白子、张彦辅、盛昌年、张舜咨、雪介翁等画家都参与其中,尽管他们在表现手法上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选择了“水墨”。
二、水墨中的隐逸思想
由宋入元花鸟画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从艳丽的色彩转向清淡的水墨,这与元代文人的隐逸思潮密切相关。蒙古贵族夺取天下,尽管有多方面的建树,然而并没有改变一个落后民族的状态,特别是奴隶制的落后意识,严酷的统治和民族歧视政策,使一直是中国文化精英的汉族仕人跌入社会底层。
赵孟|析元代“水墨之风”盛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