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析元代“水墨之风”盛行的原因( 二 )


文章插图

汉族仕人在经历亡国的痛楚之外承受了莫大的精神屈辱。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弃绝仕途,于是隐逸成了他们的普遍选择。这种选择是对现实人生生活的无奈退避和超脱,为使精神上的空虚和苦闷得到慰籍,许多人投身于艺术,绘画成了他们拥抱自然获得生命价值的存在方式。
他们寄啸山林,赏花玩鸟,在他们笔下,花鸟画最初赋予的“文明天下,粉饰大化”的功能与审美意义早已经不存在了,工研精丽的院体花鸟已经难以承载他们痛失江山的悲苦,隐逸出世的人生态度,失落的心理与水墨更加和谐。他们纷纷选择水墨去表达隐逸的思绪。
赵孟|析元代“水墨之风”盛行的原因
文章插图

北宋画坛隐者志士,禅僧如赵孟坚、汤飞仲、杨无咎、法常、梁楷都喜欢以水墨作画。元代有一种非常的力量使许多士子不得不选择隐逸道路。淡泊失落的思绪使他们失去对外界色彩斑斓描绘的兴趣。这种思绪和兴致也让墨色冷漠内敛、温润、清淡、荒寒而不染尘俗市井之气。
隐逸思潮对元代花鸟画的影响有较特殊的一面,花鸟画家当然不乏汉族仕人隐者。他们在隐逸思想的影响下,在花鸟画中也处处体现这种隐逸思潮,如元人的《双凫图》。从中能看出隐逸思潮已经遍及朝野。杨维贞更是元末在南方文坛的主将,他的水墨画作包含着出世隐逸的思绪自不待言。
赵孟|析元代“水墨之风”盛行的原因
文章插图

不过,若是从画家的身份去考察是否受隐逸思想的影响是偏颇的。元代隐逸成风,从士人到画工,从在野到在朝都受到隐逸思潮的影响,画家们除了在生活方式上采取隐逸,在精神上也可以采取隐逸的态度。就是在朝廷当官也可以“朝隐”,在精神上采取一种超然的态度,从而平衡心理上的矛盾。
典型的例子是位极人臣的赵孟,也是出世与隐逸兼有,儒道互补的。薛永年指出赵孟的画“善于体现亦儒亦道,亦官亦隐,亦位极人臣亦不失乡村风情的审美理想。”再看王渊,还有陈琳他们都是画工或者画师出身,同样受到隐逸思潮的影响。
【 赵孟|析元代“水墨之风”盛行的原因】赵孟|析元代“水墨之风”盛行的原因
文章插图

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们同样受到时代变迁的压力与现实地位的矛盾。大批的画院画师失去了依傍与往日的地位,反而使画工与隐逸文人得到广泛的交流与联系,使画师画工受文人绘画思想的熏陶。画院解体使在野文人画家队伍迅速崛起并占主导地位,反而导致画工画师的身份改变。
这就为水墨风尚的出现腾出空间,画工与文人画家自徐黄开宗以来相互贬抑的矛盾逐渐淡化与消解,在审美意识方面的差异逐渐减少,彼此共进、互相融合,共同在现实之外寻找摆脱精神困境的出路。
赵孟|析元代“水墨之风”盛行的原因
文章插图

在元代画工对仕人的隐逸思想和审美意识有着广泛的认同,喜爱水墨而厌倦柔媚艳丽的南宋院体末流画风,朝着已呈现出一线生机的水墨花鸟方面大胆拓展。就作品而言,陈琳和王渊的实践都显示了受时代隐逸思潮的影响和对画工身份的超越。他们的创作,使本来在宋代还是涓涓细流的水墨花鸟在元代汇成江海巨川。
三、老庄思想与水墨
若了解元朝的哲学思想的构架,我们就要从北宋灭亡后,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开始说起。早在金灭宋之后,金国统治者入主中原,便开始推行儒家思想,确立了孔子及其学说的思想地位。还让女真贵族纷纷学习儒学,还用女真文翻译了《诗》、《易》、《书》、《论语》、《孟子》、《新唐书》等,鼓励女真人学习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