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昔为战神,今为“愤怒的小鸟”——山西博物院青铜鸮卣鉴赏( 二 )


本文图片

三、青铜鸮卣的文化内涵
《左传·成公十三年》谓“国之大事 , 在祭与戎” , 因而宗庙的祭祀、方国的征伐尤其需用大量的祭器和兵器 , 青铜器对奴隶主贵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从礼制来看 , 青铜器是贵族世家的标志 , 是庙堂中不可或缺的宝器 , 正所谓“宗庙重器” 。 《周礼·春官·鬯人》:“廟用脩 。 脩读为卣 。 ”商朝是一个特别重视祭祀的朝代 , 而在祭祀中 , 酒是必备的用品 。 在祭祀活动中 , 酒作为美好的东西 , 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 。 作为酒器的卣为什么会选择鸮的形象呢?
青铜器|昔为战神,今为“愤怒的小鸟”——山西博物院青铜鸮卣鉴赏
本文图片

(一)“神圣女神”———人神对话的桥梁
鸮生活习性的最大特征是昼伏夜出 , 是典型的夜间活动者 。 在白昼属阳 , 夜晚属阴的想象模式作用下 , 鸮的文化价值很自然地被归属为阴性的或者女性的大鸟 , 乃至成为阴间、冥府使者 。 因此 , 鸮具有协助巫师引魂升天的功能 。 如《汉书·郊祀志》记录某次祭祀时“鸱枭群翔” , 其春秋笔法是说 , 王室的奉祭已被神灵的使者———鸮所传达了 。 《大雅·瞻卬》“懿阙哲妇 , 如枭如鸱” , 把智慧女人比作鸮 。 鸮还代表着有智慧的女人 , 甚至是女祭司 , 就如妇好墓中出土有玉鸮、鸮形玉梳、鸮形玉调色盘 , 以及青铜鸮尊 。 说明妇好是一位聪明有智慧的女人 。 她的陪葬器物中多见鸮形象 , 正好表明当时有鸮为女神化身的信念 。 无独有偶 , 古希腊的女神———雅典娜以猫头鹰为标志 , 欧亚大陆史前考古学家金芭塔斯认为“在今人熟知的父权制宗教产生以前 , 存在一种延续了近万年之久的女神宗教 。 猪、熊、蛙、鹰和猫头鹰都曾经充当女神的动物化身 。 ”
青铜器|昔为战神,今为“愤怒的小鸟”——山西博物院青铜鸮卣鉴赏
本文图片

(二)“死亡女神”和“再生女神”
张光直先生认为“东周和汉代美术作品里面的神树顶上常有鸟栖 , 如果树干是巫师通天的通道 , 那么树顶上栖息、盘旋的飞鸟可以视作登天阶梯的延伸 。 ”在原始观念中 , 纯粹和真正的死亡是不存在的 , 死亡即“再生” 。 鸮一方面是死亡的象征 , 同时又意味着再生 。 当阳市博物馆的一块东汉画像石就描绘的这样一幅图案“青龙白虎对舞 , 龙虎之间还有一鸮似立于树上(图5) 。 ”就现有的发掘实物看 , 北方史前墓葬中所用代表永生之神的动物形玉器 , 除了玉猪龙和熊龙以外 , 就属鹰鸮类最为多见 。 在墓葬中鸮起着引渡亡灵 , 引魂升天的功能 。 如印度教中的黑暗女神德格以猫头鹰为坐骑 。 在玛雅文化中 , “猫头鹰是冥界和死亡的象征” , 玛雅人的死神哈恩汉的面目酷似猫头鹰 。
青铜器|昔为战神,今为“愤怒的小鸟”——山西博物院青铜鸮卣鉴赏
本文图片

(三)“战神”
【青铜器|昔为战神,今为“愤怒的小鸟”——山西博物院青铜鸮卣鉴赏】鸮身上羽毛多呈褐色 , 其间或夹杂一些斑点 , 便于在暗色中隐蔽;它飞行时 , 悄然无声 。 猎食时站在高枝上 , 见有猎物向下猛扑或在靠近地面疾飞 , 扑向猎物 。 这些特点使鸮的战斗力很强 , 能够夜间作战 , 而且行动迅速敏捷 , 没有声响 。 鸮的叫声却是十分凄厉的 , 汉语“鸮”(xiao)和英语“owl”(猫头鹰)一词发音(ao)显然都有象声词的特质 , 直接来源于猫头鹰的鸣叫声 。 这种可怕的、响亮而凄厉的声音“足以把猎物吓呆 , 使之束手就擒” , 这应该也是每个商朝军人所向往的一种本领:人未出 , 而声先到 , 以声音吓得敌人发抖 , 不战而败 ,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所以鸮代表着有吓人的声音 , 静如处子 , 动如脱兔 , 视夜如昼的战斗力高强的“战神” 。 “战神”的到来 , 对己意味着胜利 , 对敌对方意味着失败 , 甚至是死亡 , 以致至今仍有人把鸮可怕的叫声当作不祥之兆 , 甚至是死人的前奏 。 马承源先生也认为 , 商代青铜器上鸱鸮的图像 , “应看作是表示勇武的战神而赋予了避兵灾的魅力 , 这也是”铸鼎象物”之意 。 ”像猫头鹰是“战神”雅典娜的象征 。 雅典第一次发行的银制铸币 , 正面是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肖像 , 背面是她的圣鸟猫头鹰橄榄枝(图6) 。 古希腊人以猫头鹰和斯芬克斯作为其军旗的图像 。 山西博物院馆藏的青铜鸮卣是商代晚期器 。 因为鸮鸱纹仅见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上 , 至今还没有发现周器上有过这类纹饰 。 鸮卣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二郎坡村 。 石楼县在山西西部 , 位于吕梁山西路 , 西离黄河45千米 。 石楼县自从1938年在贺家坪发现商代青铜器开始 , 屡有青铜器出土 , 这些青铜器在器形、特征上都很相似 , 被认为是同一方面的出土物 , 陶正刚先生定名为“石楼类型青铜器” 。 山西博物院馆藏的青铜鸮卣与安阳殷墟大司空村M239很类似 , 说明鸮卣可能来自商文化地区 , 或者完全按照商式青铜器仿制的 。 甲骨文和史籍中记载 , 在商王朝西部地区 , 有许多方国在活动 , 他们不时寇略商王朝的变异 , 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 有时甚至威胁到殷都的安全 。 商王朝为了加强西北边界的防御力量 , 除了在太行山建立一些军事据点外 , 还深入到今山西中部和西部的沿河地带发展一部分属国和建立城邑 , 借以控制西北各部 。 武丁曾多次和妇好派兵或亲自率军征讨土方 。 根据近年来对石楼县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研究 , 已经确认石楼县即殷商时期土方的旧地 。 因此 , 这件鸮卣的来源可能有三:1.商晚期在石楼部分区域建立城邑后遗留下来的青铜器;2.土方进入商朝边境地抢夺而来或者是与商朝军队作战时的战利品 , 笔者认为这个可能性最大;3.土方首领接受商文化的影响 , 极力模仿商王朝的礼制来表示等级和地位 , 即土方自己做的仿制品 。 通过新浪微博上偶然的一问一答 , 山西博物院的青铜鸮卣因外形酷似网络游戏里“愤怒的小鸟” , 被评为最“萌”的文物 。 这也是近年来历史和文物被广泛关注的结果 , 文物是文明发展进程的载体 , 通过这种现代、新潮的解读文物 , 能使更多人关注文物 , 关注历史 。 这样“死”的文物才能被“盘活” , 文物才能真正传达出它的深刻内涵 , 历史才是“活”的 , 历史也应该是“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