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翼升|从旧家族走出的新女性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妈( 四 )

黄翼升|从旧家族走出的新女性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妈
文章插图
昔日的卡尔登公寓,今天的长江饭店。张爱玲和姑姑一起在这个公寓里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张茂渊也是一位新女性,姑嫂出洋的发起者是她。在兄嫂矛盾中一直站在嫂嫂一边的也是她。嫂嫂离婚后,她又搬出家庭,与嫂嫂共住一处。她起先因为分得不少遗产,生活很阔绰,买了一辆新式汽车,专门雇了一个白俄司机、一个法国大菜师傅,但投资股票失败,她便当了职业女性,在怡和洋行当职员,一度还当过广播电台播音员。她的自立作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张爱玲。张茂渊还保护过张爱玲。在那次张爱玲被打伤、禁闭的事件发生后,张茂渊亲自来说情,竟被不通情理的张志沂从鸦片烟铺上抄起烟杆劈头打去,张茂渊眼镜被打碎,面部也被打伤,缝了六针。气得她发誓:“以后再也不踏进你家的门!”她说话是算数的,从此兄妹俩再也没来往。1953年,张志沂去世,张子静认为从礼貌上应当告诉姑姑一声,打电话通知她,她冷漠地说一声“晓得了”,就把电话挂断了。张志沂与张茂渊兄妹之间的矛盾是由来已久的,张志沂总怀疑他与黄素琼关系的恶化是由张茂渊挑拨的,很气愤她干预了他的家事,使他作为一家之长的处境很难堪,终于在张爱玲的事情上发作,不念兄妹情义而动手打伤了亲妹妹。张爱玲的成长,张茂渊是很关心的,但她懂得成功要靠自己,从未做过揠苗助长的事,只是在关键时刻做些应做的事。1942年,张爱玲开始写小说,《沉香屑》的“两炉香”,写好后,得到沪上名家周瘦鹃的赏识,决定刊于《紫罗兰》复刊号上。为答谢周,张爱玲邀请周到她家赴小型茶会。周到她家后,见到张茂渊。在周瘦鹃眼里,这是一个气度高雅的中年女士,茶会是西式的,茶是牛酪红茶,点心则是甜咸皆备的西点,茶杯茶盘都极精致。众所周知,张爱玲是一向不善料理家务的,茶会的准备无疑出于姑姑之手,而茶会的主人也是这位高雅的女士,张爱玲本不善应酬,张茂渊却陪着周瘦鹃谈论周最喜欢的园艺。张爱玲又尝试编剧本,首部便是据她本人的小说《倾城之恋》改编的,当时上海文坛已承认了张爱玲在小说、散文上的成就,但戏剧是否写得好,人们尚持怀疑态度。在这关键时刻,张茂渊亲笔写了一篇精彩的剧评,为张爱玲在戏剧上的发展开辟道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许多故事来源,也是姑姑提供的。据与张家关系亲密的李开第说:“在写作上,姑姑蛮鼓励她的,其实她的很多小说也是姑姑说给她听的。别人听故事,会忘掉,但张爱玲会化出来,而且和真人真事完全不搭界,否则就是模仿了嘛。像《十八春》,故事我最熟了。”估计《十八春》的故事,在张茂渊、李开第的圈子中,曾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也许受西方风气的影响,当张爱玲经济上能独立时,两人虽住一起。却“分房用房,两人锱铢必较”(胡兰成语)。一次张爱玲打碎一块桌面上的大玻璃,照赔六百元,那两天张爱玲手头紧,“还是急急地把木匠找了来”。又有一次张爱玲为到阳台上收衣裳,推玻璃门不小心,玻璃碎了,还伤了张爱玲膝盖,姑姑看了,“知道不致命,就关切地问起玻璃”,张爱玲“又去配了一块”。对于这张爱玲解释是因为姑姑的家“对于我一直是个精致完全的体系,无论如何不能让它稍有毁损”。也许是锱铢必较,也许是姑姑的一份真挚的爱,张爱玲虽生在40年代的乱世却有一种安稳,“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正的家。然而我对于我姑姑的家却有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私语》)这种感觉的得来是很不容易的。张爱玲是爱姑姑的,也将姑姑作为自己观察、研究的对象,为之,她写了《姑姑语录》,用速写手法几笔便勾勒出了姑姑精彩的话,反映了姑姑极敏锐而又极冲淡的性格。姑姑很有见识。“她觉得一般人都把职业妇女分开作为一种特别的类型,其实不必。职业上的成败,全看一个人的为人态度,与家庭生活没有什么不同。”“在家里有本领的,如同王熙凤,出来了一定是个了不起的经理人才。”姑姑说话又很风趣,常有一种幽默感。她有段时间去电台当播音员,诵读社论,每天半小时。她说:“我每天说半个钟头没意思的话,可以拿好几万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说着有意思的话,却拿不到一个钱。”姑姑的话又凝练得像首诗。一个冬天,非常寒冷,姑姑急急要往床上钻时,她说:“视睡如归。”张爱玲认为简直就是一首小诗:“冬之夜,视睡如归。”还有一次,姑姑自己生了病,久久没有复原,她却自嘲地说:“又是这样的恹恹的天气,又这样的虚弱,一个人整个地像一首词了。”面对这些充满智慧又有浓厚哲理、文学气味的语言,张爱玲赞叹道:“我姑姑说话有一种清平的机智见识,我告诉她有点像周作人他们的。”当然姑姑并不懂得这些。张茂渊对她的家族、亲戚中发生的事看得比张爱玲多,也比张爱玲透,所以她一直抱独身主义,自己工作养活自己。1966年“文革”发生,那位留英时的老同学李开第(同时又做过张爱玲上香港大学时的监护人),因“帮助外国人经济侵略”遭到六亲断绝,没人照看,其时他夫人早已去世,只有张茂渊还来照顾他。1979年李开第平反,他与张茂渊都已是七十八岁的老人,虽是风烛之年,所幸身体均好,为互相照顾起见,两人才决定结合。也是在1979年,张茂渊通过香港的宋淇与在美的张爱玲取得联系,屈指算来,通信中断已有27个年头了。张爱玲知道姑姑与李开第的结合,很是高兴。虽然张爱玲本人已与世隔绝多年,但她仍关心姑姑,信中问候“姑姑可好”,还说“让我能做点事,也稍微安心点”。(陈子善:《张爱玲未发表的家书》)不过张茂渊毕竟年事已高,1991年在她刚过了九十岁生日后的第十一天便去世了。张爱玲对姑姑有着深切的怀念之情。在《对照记》中,她特选了一张姑姑40年代的照片,介绍给读者。照片中一位面容丰满、仪态高雅的女士端坐着(好像是由集体像剪裁的)。张爱玲的心中,姑姑是永远不会衰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