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访谈丨打不走的莫高窟人——访敦煌学家施萍婷

|文化名人访谈丨打不走的莫高窟人——访敦煌学家施萍婷
本文图片

个人简介
施萍婷 , 1932年出生于浙江永康县 , 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 1956年进入兰州大学历史系学习;1959年到兰州艺术学院工作;1961年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 先后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资料室主任、考古室主任;198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遗书研究室主任;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 , 敦煌遗书研究室也升格为敦煌遗书研究所(后更名敦煌文献研究所)任所长 , 至1995年离休 。 但离职后并没有休养 , 而是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 出版了多部专著;1999年被兰州大学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 先后培养了14名博士研究生 。
|文化名人访谈丨打不走的莫高窟人——访敦煌学家施萍婷
本文图片

谈起敦煌学这门显学 , 施萍婷这个名字在该学界是如雷贯耳 。 近日 , 敦煌学大家施萍婷先生度过了她的90岁生日 , 虽然人生如“薤上露 , 何易晞” , 但是90年的光阴对一个人来说是丰富而漫长的 。 在鲐背之年回首往事 , 施萍婷先生的大多数时间都献给了她热爱的敦煌学 , 成为该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 并取得了不可撼动的学术成就 。 在这值得庆祝的日子里 , 众多学界先锋和她的学生为她送上了衷心的祝福 , 并为她献上了《打不走的莫高窟人——施萍婷先生九十华诞纪念》这本生日礼物 。
|文化名人访谈丨打不走的莫高窟人——访敦煌学家施萍婷
本文图片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从上世纪60年代初 , 施萍婷调入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 她从本单位所藏敦煌遗书开始 , 一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敦煌遗书的研究之中 。 那时她的主要工作是调查国内外公私十多家收藏机构的敦煌遗书并编写目录 。 从那之后 , 军人出身的施萍婷延续了军人的作风 , 在学术上极其严格 , 把敦煌研究视为己任 , 面壁石窟 , 释读文献 。 因为她知识面广 , 基础深厚 , 无论是敦煌石窟还是敦煌文献 , 她都非常熟悉 , 不仅能够将石窟与文献有机地结合 , 而且在敦煌学的许多方面都发表了极具学术价值的论文和专著 , 如历史方面的《敦煌与莫高窟》《建平公与莫高窟》 , 科技方面的《敦煌历日研究》《本所藏〈酒帐〉研究》 , 文献考释方面的《延祐三年奴婢买卖文书跋》《俄藏敦文献Дх1376、1438、2170研究》 , 石窟研究方面的《金光明经变研究》《敦煌经变画略论》《关于莫高窟第428窟的思考》 , 文学方面的《法照与敦煌文学》等 , 还有一些以札记名义发表的“小”文章 , 如多篇《敦煌随笔》《敦煌遗书编目杂记一则——从“的无容免”谈起》等 。 这些成绩让她实至名归地被誉为敦煌石窟和敦煌遗书的“活资料”“活字典” 。
|文化名人访谈丨打不走的莫高窟人——访敦煌学家施萍婷
本文图片

|文化名人访谈丨打不走的莫高窟人——访敦煌学家施萍婷
本文图片

在浩如烟海的敦煌文献中 , 可以研究的问题数不胜数 , 施萍婷选择了对敦煌文献进行全面调查 。 为了做研究 , 她跑遍了天津艺术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等存放敦煌文献的图书馆、博物馆等 。 除此之外 , 当时流落于甘肃境内的莫高窟经书文献也较多 , 诸如甘肃省博物馆、西北师范大学等11家单位都也收集了很多散落的宝藏 。 施萍婷花费近3年时间 , 对这些文献经书进行考据研究 , 耗费了巨大的精力 , 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 从1972年开始 , 施萍婷在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 , 不仅在《文物》第12期发表了《从一件奴婢买卖文书看唐代阶级压迫》 , 而且还编写了研究所藏敦煌文献目录 , 在“科学的春天”到来之前 , 就在1977年出版的《文物资料丛刊》第一辑上发表了《敦煌文物研究所藏敦煌遗书目录》 , 同时撰写了《关于〈敦煌文物研究所藏敦煌遗书目录〉的说明》等 。 在研究敦煌文献的时候 , 施萍婷最早发现了《归义军衙府酒破历》的文献价值 , 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 开辟了敦煌酒文化研究领域 , 成为最早研究归义军衙内酒的支出状况的学者 。 她的《本所藏〈酒帐〉研究》一文 , 体现了敏锐的学术眼光、深厚的学术功底及细致学风 , 是改革开放后敦煌饮食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 , 是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后的第一篇专研社会经济类文献中饮食内容的论文 , 也是《敦煌研究》两期试刊及创刊后第一篇敦煌饮食论文 , 故被敦煌饮食学者高启安称为敦煌饮食研究“东风第一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