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田野之歌在高校唱响!专访万光治:四川民歌博物馆将落户四川师大( 三 )


落户|田野之歌在高校唱响!专访万光治:四川民歌博物馆将落户四川师大
文章插图

随着田野考察不断深入,万光治还以民歌与传世文献互证,对历史文化现象作更深入的解读。他从藏羌铠甲舞、征战歌共有的仪式特征与仪式性质,看到了周人伐商的“前歌后舞”与屈原《国殇》所记祭祀的原始形态。从《月儿落西下》与《逍遥记》关系的发现,看到了古代曾经有过的删诗、摘唱现象以及长篇叙事民歌的历史存在。从民歌歌唱与口诵的互动,看到了古代赋体文学口头传播方式与其语言待征的形成。从乡村民歌在传播中普遍存在的依声填词、看到了民歌向曲牌与词牌转化的生动过程……
诚所谓有心插柳、无意成林,本来以单纯记录词谱声像为目的的抢救性采风,最后竟然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学术热情。万光治在《四川民歌采风录》出版时写下近十万字的《绪论》,并留下若干尚待思考、有待成文的问题。他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活态文献的民歌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在文学史、艺术史乃至文化史研究方面,都极具潜在的学术价值,值得我们予以充分重视。”
营建民歌的声音博物馆 让民歌在多学科领域发光
在集文字、乐谱、图像、影像、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于一体的《四川民歌采风录》出版后,万光治便有了建立四川民歌博物馆的想法。
落户|田野之歌在高校唱响!专访万光治:四川民歌博物馆将落户四川师大
文章插图

据万光治撰写的《四川民歌博物馆布展文案》,四川民歌博物馆分八个展厅:四川民歌概说,四川汉族民歌(一),四川汉族民歌(二),四川藏族民歌,四川羌族民歌,四川彝族民歌,各族移民与四川民歌,四川民歌的改编与传唱、保护与研究。其中,每个展厅分门别类,用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展示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特色。届时,观众不仅可以看到采风时的图片、歌词、乐谱,还能通过扫描二维码听到该歌曲的原声。“最后,博物馆将设置一个民歌试听室,有3080首四川民歌与根据四川民歌改编的合唱歌曲可供观众欣赏、下载。”万光治认为,四川民歌博物馆选址校内,首先是为教学服务,其次是面向社会开放。他希望这座有声博物馆不仅为音乐工作者提供参考与研究,从事宗教、民俗、社会学、人类学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士,都可以从中发掘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侧记——万光治给年轻人的四点建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采访结束时,万光治应红星新闻采访人员要求,就自己13年来对四川民歌采集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提供给年轻人作参考:
第一、做事存有好的动机和目标。比如抢救与保护四川民歌,在当前已经刻不容缓。这个工作一旦启动,无论其收获大小,都是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第二、做事要有好的开头。1995年,万光治曾和他的小团队考察鸦片战争以后南丝绸之路历史功能的变迁。但由于缺乏经验,更缺乏充分的准备,采访的内容与质量不高,是一次失败的考察。正因为有了过去的失败的教训,所以万光治在2004年出发之前,对采录民歌的原则、方法做了缜密的策划,这才有了后来的成果和收获;
第三、做事需要顺势而为。任何工作一旦启动以后,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将面对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在最初设想的计划之中。比如万光治最初计划采录西部的民歌,最后才发现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于是及时调整为首先采录四川民歌。此外,在田野考察的过程中,随着采录材料的不断丰富,自然开始有了比较与思考,于是有了学术的研究。同时,因为感动于四川民歌的魅力,更有了将其推介给社会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后来与四川师大文学院、音乐学院合作而推出的“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以及正在筹建中的“四川民歌博物馆”。可见出版图书、开展学术研究、举办音乐会、筹建博物馆,最初都不在万光治最初的计划之中,它们都是采录四川民歌工作启动后顺势而为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