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龙门二十品造像记书风成因探析( 二 )


书法作为艺术, 作者气质决定它的风格的基本气息, 审美意识是它的形式美创造基因, 而由历史相沿的形式技巧表现手法则是它的实体构成因子。北碑书法的书美境界及其形式表现特征也正了说明这一规律。这一点, 无论考察北朝写经、文书墨迹, 还是碑志、造像记、摩崖等刻石书迹, 北朝人那种粗放爽朗的气质性情、朴实而不尚伪饰的审美意识以及承自魏晋的钟书一系的质朴的表现形式, 在其大量的书法作品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从而形成了北朝书法独特的时代风格与地域风格。
北朝|龙门二十品造像记书风成因探析
文章插图

汉魏西晋时, 都城洛阳一带曾刊刻过大量碑志和石经, 虽然东汉建安十年, 曹操以天下凋敝, 禁立碑;晋武帝咸宁四年又下诏:“碑表私美, 兴长虚伪, 莫大于此, 一禁绝之”, “此禁至齐未弛”, 但这种在石上刊刻文字的传统意识始终保持着, 洛阳一带较其他地区刊刻之风为强, 所以一开始在龙门开凿石窟, 雕造佛像时, 就刊刻有造像题记, 这与中国传统习惯是分不开的。同时洛阳附近的龙门山石质为石灰岩, 石质坚细, 适宜刊刻文字, 能长久保存。
另外, 孝文帝迁都洛阳时, 不仅将六宫百官迁到洛阳, 而且还将包括“百工”在内的其他经济文化大军一同从平城迁出, 那些原本在平城雕刻云冈石窟佛像的工匠又将参加到洛阳龙门石窟的建造中来。以上诸多因素造成龙门石窟的造像记数量增多, 书风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可以说刊刻造像记之风是在开凿龙门石窟后兴起的。清武亿《伊阙诸造像记》云:“龙门不仅为石镌佛场, 亦古碑林也”。
北朝|龙门二十品造像记书风成因探析
文章插图

三、特殊的书写方式与制作手段
1、书写方式
“龙门二十品”造像记书法书写方式表现为斜画紧结的结构特征, 这种特征主要是书写者为追求一种较好的美学效果, 通常会采用最符合生理特征的书写姿势, 右手执笔, 横画左低右高, 竖画向右下偏斜 。造像记都是刻在石窟洞壁上的, 对着石壁时将笔画欹斜书写要比在平放的载体上书写会觉更顺手顺势。
与人的书写生理习惯较相适应, 或多或少带有欹侧之势。当在直立的崖壁或石碑上写楷书, 欹侧之势更明显是自然而然的。 龙门二十品这种以体势向右上倾斜、斜画紧结、点画方峻风格为特征的楷书书体也很可能在当时形成一种风气流行下来, 并一度影响了当时的碑碣和墓志的书风。
2、制作手段
制作手段主要表现为刻工方劲平直的刊刻方法。龙门造像记刻工刀法简单, 并不着意刻出毛笔书写的笔意, 通常以刀代笔, 刀刃锋利, 双刀刊刻, 以最简单的轮廓来表现字的笔画。为追求快捷, 刻工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 有可能在整个题记碑上, 将相同的笔画一并刻出, 如先把所有的横画刻出, 再刻其他, 如此这般, 就造成部分题记书风呆板, 没有生机。有些题记是出自民间书手, 这是造成题记书风稚拙粗陋的原因。
北朝|龙门二十品造像记书风成因探析
文章插图

但值得一提的是, 闻名于世的《龙门二十品》, 除《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在慈香窟 (古阳洞北之小型窟) 中, 其他十九品皆出自古阳洞, 其中造像主有北海王元详 (孝文帝的兄弟) 、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齐郡王元佑 (文成帝的孙子) 、安定王元燮 (太武帝的曾孙) 、比丘惠成 (孝文帝的堂兄弟) 等, 从《龙门二十品》造像题记中可以看出古阳洞是北魏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一个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