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东西问 | 杨立华:如何看待“中国有没有哲学”的讨论?

(东西问)杨立华:如何看待“中国有没有哲学”的讨论?
中新社北京9月6日电 题:杨立华:如何看待“中国有没有哲学”的讨论?
作者 李晗雪 刘玥晴
问题|东西问 | 杨立华:如何看待“中国有没有哲学”的讨论?
文章图片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 传统的学术架构也在与西方近现代学术的相遇中 , 遭遇外界与自我双重的审视和反思 。 “中国有没有哲学?”正是这一背景下出现的讨论之一 。 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用和西方哲学家不同的方式述说主张 , 是否就意味着中国没有哲学?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性格及其在今日中国的影响?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 探讨了上述话题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请问“中国有没有哲学”的讨论是如何开始的?对此 , 中外学界产生过哪些重要的正反面看法?
杨立华:“中国有没有哲学”的讨论 , 其实从“中国哲学”这个学科出现时就有 。 “哲学”这个学科的名字是从日文转译过来的 , 中文本身没有“philosophy”的对应词汇 。 日本有位叫西周的学者 , 是最早用“哲学”两个汉字来翻译“philosophy”的;后来“哲学”被转介到中文世界里 , 用它来指称中国的根源性思想 。
“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写作随之逐渐展开 。 1912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正式成立 , 是中国第一个哲学系 , 当时名称是“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 , 其中设有“中国哲学门” 。 冯友兰先生等是中国哲学门的第一届学生 。
当时是陈黻宸先生讲课 , 胡适回来之后 , 又有了新的讲法 。 陈先生是从上古讲起的 , 据记载 , 他讲了一学期才讲到周公 。 而胡适从老子开始讲 , 他引入了实证主义的、思想史的方法 。 后来胡适很快就出了《中国哲学史大纲》 , 但是只写完了上册 , 下册没有再写 , 因为他的心思变了——他开始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 , 所以后来他基本不再讲中国哲学 , 《中国哲学史大纲》也只有上册 。
但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 ,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两卷本里讲:“叙述一时代一民族之历史而不及其哲学 , 则如‘画龙不点睛’ , 如培根所说 。 研究一时代一民族之历史而不研究其哲学 , 则对于其时代其民族 , 必难有彻底的了解 。 ”在冯先生看来 , 哲学是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精华 。 所以当然要强调中国哲学 。
中国哲学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开始受质疑 , 在中国哲学的研究、发展过程中 , 也不断有人继续质疑、讨论 。 近20年中 , 对“中国有没有哲学”的讨论 , 主要集中在2000年左右 。 这个讨论怎么起来的?有几个背景:
第一是哲学本身的发展趋势 。 整个20世纪 , 在欧美特别是英美 , 分析哲学居主流 。 相当一部分分析哲学研究者或者分析哲学家倾向于把其他哲学都贬低为不是哲学 , 这在20世纪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 但即使如此 , 分析哲学也不能占领整个哲学的场域 , 因为哲学的脉络里显然还有欧陆哲学的传统 。 比如按分析哲学的说法 , 黑格尔是不是哲学家呢?
另一个背景 , 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一个文明高度的问题 。 有一部分学者否定中国哲学是要否定我们这个文明的高度 , 也就是认为中国文明没有根源性的思考 , 或者说无法证明存在这样的思考 。 从文明论的背景来说 , 中国有无哲学就是一个必须回应的问题了 。
近代以来 , 随着西方文明逐渐居于优势地位 , 他们就越来越倾向于把别的民族、别的文明贬低为次等级的文明 , 甚至是不文明 。 19世纪末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里 , 就显现出一个非常强的文明论传统 , 即认为西方文明是最高等级的 , 而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国文明是低级的 。 这个心态也可以说是“中国有无哲学”问题背后的焦点 。 虽然这话很多人并没有明明白白地说出来 , 但其中有一部分人是从根本上要否定中国文明高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