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教师考编试题: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09-05

中公教育|教师考编试题: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09-05

1.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 , 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 , 构成一个完整的( ) 。 (单选)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2.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 (单选)
A.6岁
B.7岁
C.8岁
D.9岁
3.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 , ( )是首要环节 。 (单选)
A.理解问题
B.提出假设
【中公教育|教师考编试题: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09-05】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4.定势的理解错误的是( ) 。 (单选)
A.思维定势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B.创新需要突破思维定势
C.并不是所有的思维定势都需要突破
D.思维定势必须舍弃
5.鲁班因丝茅草划破手这一事件引发思考而发明了锯 , 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主要是( ) 。 (单选)
A.功能固着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6.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 发散思维的特征包括( ) 。 (多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经验性
7.关于智力水平与创造性思维水平关系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多选)
A.创造性思维水平高的人智力水平一定高
B.创造性思维水平低的人智力水平一定低
C.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性思维水平一定高
D.智力水平低的人创造性思维水平一定低
8.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 , 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获得 。 ( )(判断)
9.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道德情感 。 ( )(判断)
10.为什么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中处于显著地位?(论述)



1.【答案】D 。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化的概念 。 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 , 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 , 共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 。
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 , 但对规范的必要性和根据缺乏认识;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 , 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内化又称信奉 , 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 , 自己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 , 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 因此 , D选项正确 。
2.【答案】D 。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品德的基本特征 。 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 。 在过渡中存在着质变的关键年龄 。 小学生品德发展有以下基本特征: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 从整体发展来看 ,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 故D项符合题意 。
另外在中学阶段 , 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 。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 , 故本题选择D选项 。
3.【答案】C 。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的过程 。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 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过程的首要环节 。 只有存在问题时 , 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 。 因此 , C选项正确 。
A选项 ,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 , 摒弃无关因素 , 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 , 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
B选项 ,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 , 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