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嵊州”入诗源远流长( 三 )


王十朋居剡期间在星子峰结庐读书,写下了90余首歌咏剡中山水的诗篇,其中有吟剡坑探梅的,有吟戴墓的,有吟王子猷雪夜访戴回艇处等。特别有名的是《剡溪春色赋》和《大嶀山赋》等,赞扬嵊溪山之美。这些游历诗文,吐属不凡,局境开朗,不作悲凉凄苦之音,而具高情远意,读来赏心悦目,表现了他豁达轩敞的襟怀。
剡溪杂咏·挟溪亭
远水从台婺,同归古嵊州。
巍亭压山顶,千古挟双流。
此诗出自《梅溪集》前集卷六组诗《剡溪杂咏》八首中的第三首,作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王十朋在剡溪书院任师席之时。诗中的挟溪亭,据清道光《嵊县志》载:“在剡山顶圆超寺。政和间,衢人卢骏元天骥为提点刑狱,行部至此,命其亭曰‘挟溪’,旁有俯山堂,下瞰群山。”《浙江通志》第12册亦载:“在剡山。初号灵鹫庵。宋祥符间,改今额。明永乐年,僧法济复建,有挟溪亭、俯山堂。王十朋有《挟溪亭诗》。”诗句“远水从台婺,同归古嵊州”点明剡溪的源头。《剡录》卷二《山水志》载:“剡以溪有声,清川北注,下与江接。其水合山流为溪,殆如顾恺之所谓‘万壑争流’者。其源有四:一自天台山北流,会于新昌,入于溪;一自婺之武义,西南流经东阳,复东流与北流之水会于南门,入于溪;其一导鄞之奉化,由沙溪西南转北,至杜潭入于溪,一自台之宁海,历三坑,西绕三十六渡,与杜潭会,出浦口,入于溪。合四流为一,入于江。”
周德贻得子以钱果为贶仆不获为汤饼客贺之以诗
双鲤来从古嵊州,喜闻英物诞东州。
清和时节绿阴满,秀异溪山佳气浮。
分贶金钱意殊厚,欲为汤饼客无由。
乃翁指日身龙虎,况有奇儿气食牛。
此诗出自《梅溪集》后集卷四。诗题中的周德贻,字世则,宋嵊县人,是王十朋在剡溪书院任师席时的学生;系王十朋八年同舍挚友周德远的弟弟。周世则为王十朋《会稽风俗赋》作注。首联“双鲤来从古嵊州,喜闻英物诞东州。”“嵊州”的“州”,四库本一作“丘”。双鲤,古时对书信的称谓。纸张出现以前,书信多写在白色丝绢上,为使传递过程中不致损毁,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称。英物,优秀而杰出的人物。东州即今绍兴。此诗作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王十朋继任绍兴府签判之时,深深透出王十朋与民同乐的情愫。
北宋宣和三年(1121),改“剡县”为“嵊县”,属越州。南宋时嵊县属绍兴府。两首诗中仍称“嵊州”,说明王十朋对嵊县历史渊源的洞悉
王十朋是贡献于剡中最多的历代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诗文,具有很强的纪实性,不少作品标有写作的时间、地点,作品内容又多系实录,这就决定了其作品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如他写的这两首“嵊州”诗就是例证。
三.清代,二次将“嵊州”写入诗中的是新昌诗人陈承然
陈承然,清代诗人。字敬可,恩贡生,浙江新昌人。民国《新昌县志》载:“传称其貌古神清,温厚而多文,质直而好义。剡东西多英俊士,半出门下。尝入剡中,问沃洲所居里,虽贩夫牧竖,无不知者。”著有《南崖诗集》,馆藏于新昌县档案馆、嵊州市图书馆。
夜宿嵊县宋宅与袁词奏宋廷雷话旧有作
烟树苍茫宿嵊州,鹿胎山翠晚迎眸。
几年不叩袁安径,今夜重过宋玉楼。
木铎声寒人共尽,金华梦杳涕还流。
明朝访戴溪头路,落日寒烟一片愁。
此诗出自陈承然《南崖诗集》卷十一。诗中“烟树”句后作者自注:“唐武德间以剡县为嵊州。”鹿胎山,在浙江省嵊县北。县治跨其麓,宋朱子登眺其上,题曰“溪山第一”。关于山名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猎人陈惠度在山上打猎,射中一头母鹿,母鹿产下幼崽,回头哀鸣死去。惠度良心发现,遂把幼鹿养大,从此罢猎,并在山下建惠安寺削发为僧。后来鹿死之后,生出一样草来,就名“鹿胎草”。这座山原叫得剡山,为此就改做鹿胎山。“袁安”,借东汉“袁安困雪”典,代指朋友袁词奏。“玉楼”,楼阁的美称。赞美朋友宋廷雷家的住宅。“木铎”,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金华”句作者自注:“时闻马君楚材卒于金华训署。”“明朝”句,使用了“子猷访戴”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