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文学畅销书换代史( 四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精选图书品牌加入多多读书月“百亿补贴”期间,销量大幅提高,店铺日支付总额节节攀升。其“甲骨文”系列人气图书《肇造区夏》《间谍与叛徒》近30日内销量突破千本,销量喜人。
当传统书店黯然失色,电商渠道对于出版社“制造”文学畅销书的意义也越来越重。
但短时间内,线下购书的阅读体验是无法被线上销售彻底取代的,不同场景带来了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市场格局仍将线上线下相互补充,而一本好书的畅销需要做到全渠道“通吃”。
线上购书的便利性、书籍产品的丰富性等,是电商平台的优势,并且能够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触达到读者,同时读者的评论对出版社的新品开发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但浙江文艺出版社认为,每个人获取信息具有差异性,他们也有使命把更多文学读物铺到离读者更近的地方,如社区图书馆,乡村书屋等。
确实如此,文学从来不会拒绝任何角落和个体,拥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深度与广度,而通过承载其价值的图书、畅销书,出版社和全渠道应该一起推动全民阅读,营造社会的书香氛围。
比如在拼多多这样电商的平台上,存在更多非一线市场的用户,在激发村镇市场阅读潜力方面,拼多多存在先天优势。
“团购”“拼购”“优惠”等购书运营策略和娱乐活动玩法吸引着更多的忠实读者,同时又覆盖了更多偏远地区,青少年和老年人等传统电商没有服务到的读者,为图书线上销售提供了更多增长的空间。
试想,物美价廉的正版文学图书,或许能让一个因为偶然的活动因素买了一本书的用户,真诚地去读一本书,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正版且超值的文化滋养,而后慢慢养成爱购书、爱读书的习惯。
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一位线上图书消费者同时也是文学爱好者认为,经典作品如同长风,通过深度阅读,能构建自我的、稳固的知识逻辑框架与价值观体系,会越来越沉浸,和上瘾。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亦是文学的价值所在。这对我们出版社来讲是极大的荣耀。”天地出版社负责人说。
03 创作者的“众声”
在文学畅销书领域,作家也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当年王朔出版《王朔文集》提出版税改革的时候,萧乾说: “王朔给中国作家松绑了。”
王朔自己则表示:“我的东西有市场,出版社也想通过我的东西赚钱。我相信我只是开了个头,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出文集,只要他们的东西有广泛的读者群。”
王朔的要求代表了文学作品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观念意识,纯文学作家也可以通过畅销争取到实际收益,而文学畅销书开始越来越多地涌现,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畅销书门类中最活跃和引人注目的一个划分。
但作家的才华或许是一种天赋,被看见、被珍视却需要更多的运气。
作为文学创作者,《收获》杂志原资深编辑,被称为“中间代新女性”先锋特质最突出的作家走走,著有长篇小说《向往火里跳》《得不到你》《重生》等。因为城市中线下书报亭等的退场,即兴购买一本文学杂志实体场景的消亡,她如今在做“收获”的APP产品。她依旧想为那些文学作品、文学编辑,和散落在中国大地各处的文学期刊做些什么。
当读者的阅读习惯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改变,走走认为大时代已经变了,作者的大环境也变了,而互联网平台对于阅读及推动知识普惠的价值太重要了。
“我们是小众的,需要聚众传播知识普惠,需要寻找到更多契合的‘读者’,读者其实也需要多元的文学选择。”走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