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发现|千年夏布今何在?( 二 )


经张强根据对古代典籍利用大数据式搜索考证 , “夏布”这一名称始见于元代 。 在“夏布”这一名称出现之前 , 苎麻布普遍被称为苎布 , 历史非常悠久 。 以苎布为代表的麻纺织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经过商周至战国繁荣发展、到西汉时期成熟 。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平纹织物衣衾用料 , 被普遍认为是目前已发掘出的保存最好、最精细的苎麻织物 。
夏布的原材料是苎麻 。 苎麻原生于中国 , 被称为“中国草” 。 由苎麻到布胚 , 历经沤麻、绩纱、刷布、织布等纯手工操作流程方能成形 。 第一步沤麻:将苎麻砍下 , 放入水中浸渍 , 或者将收获的麻茎 , 平铺在草地上 , 在细菌、阳光、露水和空气的作用下 , 自然发酵并部分脱胶 , 最终分离出麻纤维;第二步绩纱:将一札札的麻解开 , 再将一片片的麻片用手指甲劈成麻丝 , 取几根麻丝捻成麻线 , 再卷成如茧状纱绽一样小团缕 。 所谓破麻成缕、接纱成线 , 谓之“绩”;第三步织布:经纱按照幅宽牵好 , 牵疏入筘 。 筘板好像是箅子 , 要一根一根把纱线入筘 , 所以有成语"丝丝入扣" 。 牵好经线之后 , 还要上浆 , 用早稻的糯米浆 , 将经线刷上几遍 , 比较光滑才可以织布 , 比较硬挺 。 织布的工具是梭子 , 有牛角、木头等不同材质 , 梭子两边有梭眼 , 把纬线穿入 , 通过脚的不停踩动使织布机上下的综片摆动 , 左右交合 , 从而将纬线织入 。
夏布|发现|千年夏布今何在?
本文图片

夏布洞(张强摄影)
苎麻布虽是普通百姓日常穿着面料 , 但也有精细程度之分 。 在古代文献中 , 苎字通紵、纻 。 粗苎布为紵 , 白细的苎麻布曰纻 。 在汉唐 , 纻为高等级衣料 。 唐代张籍《白纻歌》:“皎皎白纻白且鲜 , 将作春衣称少年 。 ”白纻由于它的鲜洁而被形容为“质如轻云色如银”、“状似明月泛银河” 。
夏布作为苎麻布 , 质感总体偏于粗犷风格 , 没有丝绸那么光滑 , 没有棉布那么温润 。 但由于苎麻纤维细长、坚韧 , 不易变形 , 夏布也具有其他织物所不具有的肌理质感 , 被人喜爱 。 比如挺括 , 透气 , 清爽挺廓 , 凉爽理汗 。 烫后的夏布布纹细密平整 , 有棱有角 , 古朴雅致 , 身骨铮铮 。 手工织作也带来夏布的纯天然、不可复制性 。 在科技自动化生产的时代 , 手艺人本身的质朴与温度和通过双手触及的丝丝缕缕的编织 , 生动而有力的直接呈现眼前 , 格外给人带来慰藉 。 在一经一纬进行纺织的过程中 , 凝结进了手作人的心血、情感 , 必然也会被有心人接收得到 。
在聚集的历史过程中 , 手工编织夏布形成了以江西万载、湖南浏阳 , 重庆荣昌 , 四川隆昌四大片区为代表的夏布主产地 。 谭嗣同在《浏阳麻利述》一文中曾称赞浏阳夏布:“自昔吾浏阳以麻布战天下商务 , 未尝遇敌” 。 有浏阳竹枝词为证:“乡村儿女夜绩麻 , 城内笙歌唱采茶 , 绩麻多积鸡骨白 , 唱歌先唱景仙家” , 因为浏阳河水质呈碱性 , 浏阳夏布经过其漂洗 , 能在岁月中越洗越白 , 故名“鸡骨白” 。
【夏布|发现|千年夏布今何在?】夏布|发现|千年夏布今何在?
本文图片

张强收藏的手工夏布(张杰摄影)
夏布|发现|千年夏布今何在?
本文图片

张强摄影
辉煌的历史过后
现状堪忧 人才断档急需工匠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