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绝世天才之死:只活27岁,却被模仿了1200年( 二 )


本文图片

无论是时代还是个人 , 对李贺来说 , 他都生得不是时候 。
他大约出生于公元790年 , 略显尴尬的中唐时期 。
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 , 诗歌的盛唐气象就已远去 。 进入中唐 , 安史之乱虽已平息 , 但遭受重创之后 , 整个唐王朝的精神风貌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
一个突出表现 , 是唐诗大腕的陨落 。
这是一份大师逝去年表:761年 , 王维逝世;762年 , 李白走了;765年 , 高适去世;770年 , 杜甫和岑参相继离去……
这些支撑盛唐诗坛的巨擘 , 在李贺出生前二三十年 , 均已作古 。 从此再无盛唐 。
而跟李贺同时代的大诗人 , 我们可以列举几位的出生年份:751年 , 孟郊出生;768年 , 韩愈降生;772年 , 白居易来了;779年 , 元稹也来了……
可以看出 , 当李贺开始正式写诗的时候 , 这些比他大十几、甚至二三十岁的诗人们 , 要么已名满天下 , 要么即将名满天下 。
李贺的尴尬 , 就在这里 。
时代如此不堪 , 一直在往下走 。 而诗人赖以情绪表达的诗歌 , 无论何种体裁、何种题材、何种风格 , 都被前人或同时代的大龄人写得没有余地了 。 山水田园诗 , 王维之后 , 谁还敢写?边塞诗 , 高适和岑参之后 , 基本可以宣判死刑 。 通俗写法 , 白居易和元稹 , 已经写成万人迷了 。 怪咖写法 , 韩愈和孟郊 , 也早玩到了巅峰 。 还有一仙一圣 , 李白杜甫 , 形同两座大山 , 耸入云端 。
李贺之前 , 唐诗的天空 , 灿若繁星 , 一颗就是一个大诗人 。
要让别人在这么多的星星点点中一眼就认出自己 , 李贺只能另辟蹊径 , 让自己的诗与众不同 。
他急切地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诗变得唯一:前人无法涉及 , 后人难以复制 。
“寻章摘句老雕虫 , 晓月当帘挂玉弓 。 ”史书说他 , 日夕吟诗 , 鬓发斑白 。
18岁那年 , 他已经自信找到了自己在唐诗中的位置 , 而且是独一无二的位置 。
他背上行囊 , 也许骑着那头瘦驴 , 出发去东都(洛阳) , 去找一个人 。
李贺|绝世天才之死:只活27岁,却被模仿了1200年
本文图片

韩愈画像
李贺|绝世天才之死:只活27岁,却被模仿了1200年
本文图片

李贺准备去找的人 , 叫韩愈 。
韩愈是中唐文坛的扛把子 , 后来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 。 此人耿直 , 讲义气 , 提携帮助了一拨困苦而有才的诗人 。
李贺相信韩愈也能够发现自己的诗才 , 并为自己扬名 。
唐人张固在他的《幽闲鼓吹》一书中 , 详细记录了这次极富戏剧性的会面 。
李贺带着自己精选的诗 , 求见国子博士韩愈时 , 韩愈已经忙了一整天 , 又困又累 。
门人把李贺的诗呈上 , 韩愈一边脱官服 , 一边看 。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 ”
我擦 , 这是什么操作 , 一来就写两军对垒 , 战事一触即发 。 韩愈被镇住了 , 赶紧往下看 。
“角声满天秋色里 , 塞上燕脂凝夜紫 。 ”
这是秋风中的一场惨烈夜战 , 军号震天 , 碧血横飞 。 韩愈心中暗自叫了句“好诗呀” 。
“半卷红旗临易水 , 霜重鼓寒声不起 。 ”
看来我军的战势不妙 , 但是援军正在赶来 , 准备度过易水 。 “霜重鼓寒” , 夜里的寒意 , 侵蚀得鼓声很低闷 。 这么新颖的用词和搭配 , 看得韩愈啧啧不已 。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 ”
为什么这么多战士手提宝剑 , 勇于赴死?为的是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啊 。 结尾 , 相当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