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复守其母的智慧: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二 )


守柔日強 。
趨其所悅而不顧 , 自以為強 , 而非強也 。 唯見悅而知畏之者 , 可謂強矣 。
用其光 , 復歸其明 , 無遺身殃 , 是謂襲常 。
世人開其所悅以身徇物 , 往而不反 。 聖人塞而閉之 , 非絕物也 , 以神應物 , 用其光而已 , 身不與也 。 夫耳之
能聽 , 目之能視 , 鼻之能嗅 , 口之能嘗 , 身之能觸 , 心之能思 , 皆所謂光也 。 蓋光與物接 , 物有去而明無損 , 是以應萬變而不窮 , 殃不及於其身 , 故其常性湛然相襲而不絕矣 。
观点评论|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复守其母的智慧: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文章图片
刘先银书写唐元稹的《离思》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
唐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 , 半缘修道半缘君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 , 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 , 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 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 , 见过大海、巫山 , 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 , 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 , 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 诗人的这个“心上人” , 据说是双文 , 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 , 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 , 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 。 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 , 韦丛出身高门 , 美丽贤慧 , 二十七岁早逝后 , 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 。 两句诗化用典故 , 取譬极高 。 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 , 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 , 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 , 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 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 , 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 , 眼界开阔 , 见多识广 , 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 登泰山而小天下 。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观水有术 , 必观其澜 。 日月有明 , 容光必照焉 。 流水之为物也 , 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 , 不成章不达 。 ”
观点评论|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复守其母的智慧: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文章图片
刘先银题写书名《默守初心》
写给母亲:我是我自己 , 我也是你——写给母亲 , 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 , 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 , 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 , 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 , 最重要的是 , 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那是一种自由 , 不是吗?有时幻想时光逆流 , 回到无数个阳光温柔的午后 , 伏在你的腿上悄悄睡着 , 窗外晾着你洗过的衣服荡来荡去 , 如你渐渐飘远的絮语 , 回到了妈妈身边的童年 。
菩提萨缍……
哈利路亚……
赞美玛丽亚 。
杜晓真教授在《营养身心灵》中写道 ,
《营养身心灵》是我自己 , 我也是你 , 最好的自己 。
我钦佩一种父母 ,
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 予强烈的亲密 ,
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 ,
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 ,
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 ,
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 ,
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
做父母 , 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
不仅仅是做父母 ,
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