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如何让手中的毛笔更“听话”?
很多人形容书法纯熟的人笔法“游刃有余” , 好像毛笔就是自己的手 , 其实当我们不断临摹 , 不断汲取各种技法 , 对毛笔特性和笔法与创作关系了若指掌后 , 就能做到游刃有余 , 换言之 , 毛笔就成为你的手的一部分了 , 固然听你的话 。 下面 , 我们就说说 , 如何让毛笔 , 听你的话 。
本文图片
一、笔的运行轨迹
笔的运行轨迹 , 指毛笔在书法表现载体(纸、绢、竹、木等)上运动、行进的路线和因此而留下的痕迹 。 笔的运行轨迹因书体而异 , 因风格而异 。
正书(含篆、隶、楷)讲究逆锋起笔、回锋收笔 。 所谓“逆入平出”、“无垂不缩 , 无往不收”就是对笔的运行轨迹的基本要求 。 在起笔和收笔的过程中 , 笔锋往往两次经过同一个点 。 行笔过程中 , 笔画圆转处 , 笔按弧线行进;笔画平直处 , 笔按直线运动 。
行、草书由于运笔较快 , 笔意连贯 , 正书中逆起回收的要求被淡化 。 一笔之中 , 笔锋很少两次经过同一点(交叉除外) 。 同时 , 行、草书变化丰富 , 直线条相对较少 , 笔多按曲线运动 , 连绵前行 。
二、笔的运行速度
笔的运行速度 , 指笔运行的疾涩、快慢 。 疾 , 快的意思 。 但“疾”并非一味的快速 , 仍须起伏行笔 , 急遽有力 。 涩 , 慢的意思 , 即行笔要留得住 , 但又并非停滞不前 。 字的点画不同 , 行笔速度亦各异 , 故有“疾”、“涩”之分 。 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云:“古人论用笔 , 不外疾涩二字 。
涩非迟也 , 疾非速也 。 以迟速为疾涩 , 而能疾涩者无之 。 ”清蒋和《书法正宗-笔法精解-指法名目》云:“宜疾则疾 , 不疾则失势 , 宜涩则涩 , 不涩则病生 。 ”
一般而言 , 写正书的速度要慢些 , 但又要有行草的灵动 , 写行草书则要快些 , 但又要有正书的稳重 。
笔运行的速度并非一成不变 , 而是根据具体情形时缓时急 , 交替前行 。
三、笔与表现载体的接触部位
笔与表现载体的接触部位 , 即笔毫与表现载体接触的最高部位 。 我们可以将笔毫先分为三个部分 , 接近笔管的三分之一称为笔根 , 接近笔尖的三分之一称为笔锋 , 中间的三分之一称为笔腹 。 笔根以下的部分(即笔腹、笔锋)又可分为三个部分 , 自下而上依次为一、二、三分笔 。
如此 , 则笔毫可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笔尖至九分之二处为一分笔 , 九分之二至九分之四处为二分笔 , 九分之四至九分之六处为三分笔 , 九分之六以上的部分为笔根 。
本文图片
一般而言 , 用一分笔 , 线条轻盈、灵动;用二分笔 , 线条劲健、润泽;用三分笔 , 线条浑厚、沉稳;用笔根 , 线条苍迈、野逸 。
在实际书写过程中 , 笔毫与表现载体的接触往往在多个部位之间相互转换 , 以丰富线条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质量 。 这种转换是通过提按来实现的 , 提笔浅行 , 则笔画轻细 , 按笔深进 , 则线条粗重 。
四、笔锋在笔画中所处的位置
根据笔锋在笔画中所处位置的不同 , 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偏锋之分 。
中锋 , 亦称正锋 , 指运笔作书时笔锋处于点画中间 。 为使点画圆润 , 历来书家多主张“笔笔中锋” 。 因笔锋在点画中间运行时 , 墨汁顺笔尖流注而下 , 均匀渗开 , 达于四面 , 点画也就无上重下轻、上轻下重、左重右轻、左轻右重等缺点 。 故“中锋”乃书法之根本笔法 。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待遇能领完,是真的吗?政策是如何规定的,还有4个细节
- 宋嘉|把美术馆“搬”到学生身边,让学生随时与敦煌“相遇”
- 定义|让孝成为时代之光 “孝子日”首次设立,红星美凯龙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孝”
- 知人者@鬼谷子:做人千万别太老实,牢记四句口诀,让你识破天下人!
- 里贾纳&读书 | 利尔本:诗歌让我们步出沉默
- 笑刑!故事:古代最“温柔”的酷刑,用动物让人痛不欲生!
- 金缕衣&再忙也要背下这30句古诗词,立即让你提升一个境界
- 山里娃|是谁,陪山里娃写下1000多首诗,让他们的童年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