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爱情的本质,也是一种“成瘾”吗?( 二 )


奇怪的是 , 我们了解人类之间产生情感纽带的化学原理的第一步是研究两种不知名的田鼠的性生活 , 其中一种是一夫一妻制的橙腹草原田鼠 。 只有5%的哺乳动物是一夫一妻制 , 也就是会和异性个体形成长期稳定的两性关系 , 一起养育后代 。 另外一种田鼠叫山地田鼠 , 它们会到处勾搭 , 永远不会安顿下来 。 山地田鼠会随意交配 , 雄性个体不负责养育后代 。 卡特和她的同事们发现 , 这两种动物之间的关键区别是交配方式 , 他们立即意识到研究这两种动物的大脑可能会揭示一夫一妻制的生理基础 。
研究人员窥探了两种田鼠的脑部之后 , 这些生理结构差异立刻显现出来 。 这两种动物多巴胺系统的神经回路有着很大区别 。 橙腹草原田鼠雌性个体产生愉悦感和欲望的神经回路中 , 包含一种叫“催产素”的激素的大量受体 。 橙腹草原田鼠雄性个体这一回路中既有许多催产素受体 , 也有许多抗利尿激素受体;山地田鼠则截然不同 , 雄性和雌性山地田鼠脑部的相关区域的激素受体都要少得多 。
而到了行为层面 , 这一差异就会产生重大影响 。 卡特和她的同事们发现 , 催产素对于哺乳动物的社交生活很关键 。 她这样告诉我:“它能控制部分神经系统 , 向其中输入信息 , 产生安全和信任的感觉 。 ”如果没有催产素 , 小鼠就无法区分亲人和陌生人 , 小鼠母亲也就没有办法学会养育自己的后代 。 同样 , 橙腹草原田鼠的愉悦神经系统中催产素受体和抗利尿激素受体的特定分布 , 正是它们保持一夫一妻制的原因 。 这些受体分布在特定的位置 , 让田鼠的大脑能产生关于特定伴侣的记忆 , 所以它们才能成为“今生唯一” 。 这一过程发生在交配过程中 , 大脑会将伴侣的气味与性的愉悦和巢穴的舒适联系在一起 。 之后 , 当伴侣在场时 , 应激系统就会受到抑制 , 多巴胺和阿片类物质水平就会上升 。 相反 , 伴侣不在的时候 , 应激系统就会激活 , 并出现戒断症状 。 虽然有些橙腹草原田鼠仍会跟其他个体“出轨” , 但是它们一般不会为了“情人”“小三”而抛弃“原配” 。
相反 , 山地田鼠并不是一夫一妻制的 。 对它们来说性的感受当然非常好 , 但是特定的伴侣并不重要 。 山地田鼠大脑中负责产生愉悦感的区域 , 并没有足够的催产素或抗利尿激素受体 , 所以它们总是无法将对特定伴侣的记忆与性快乐联系在一起 。 对山地田鼠来说 , 可以与任何有魅力的异性交配 。 对于这种动物来说 , 性体验只有新鲜感能带来愉悦感 , 而熟悉感则不能带来快乐 。
人类的神经系统似乎更接近于橙腹草原田鼠 。 我们会形成配偶联系 , 但我们也能享受跟不同的人进行性行为 。 在遗传学中也能看到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系统与情感纽带的相关性 。 研究表明 , 催产素受体和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的差异 , 在人处理感情的方式和自闭症等会影响社交技能的疾病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 比如 , 一些研究表明 , 男性的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的一种变化 , 可能会导致他结婚的可能性降低50% , 而具有这种基因型的已婚男性 , 婚姻质量也会更差 。 这一基因跟决定雄性田鼠一夫一妻制的基因相似 , 但不完全相同 。
男性和女性在性高潮时都会释放大量催产素 。 女性在分娩和喂奶的时候 , 这种激素的含量也会急剧上升 , 导致分娩时子宫收缩、分娩后“下奶” 。 同时 , 催产素也能让父母对孩子产生感情 。 所以 , 催产素就得到了“爱情激素”和“拥抱物质”的别号(人们对抗利尿激素的研究和了解则要少得多 , 但这对雄性哺乳动物情感联系的产生至关重要 , 而且似乎能让雄性动物对可能伤害幼崽或与雌性交配的竞争对手或入侵者产生攻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