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爱情的本质,也是一种“成瘾”吗?( 三 )


药物|爱情的本质,也是一种“成瘾”吗?
文章图片

电影《消失的爱人》剧照
催产素的影响
显然 , 催产素能让人知道谁比较友善或至少熟悉 , 而谁是敌对和陌生的 。 从化学作用上说 , 它似乎能帮助关于爱人的记忆与大脑愉悦中心的神经回路产生关联 。 不幸的是 , 催产素显然也能让人关于药物的记忆与之产生同样的关联 。 对于药物成瘾来说 , 与压力缓解和愉悦感产生联系的不是某个人 , 而是某种药物 。 有趣的是 , 事实上 , 一些小型研究表明 , 催产素或许能缓解海洛因、酒精成瘾的戒断症状 , 原理大概就是催产素产生的这种联系 , 以及爱情和成瘾之间的联系 。
但催产素本身似乎并不能产生愉悦感或渴望 。 至少当催产素做成喷雾剂(目前我们掌握的在不做开颅手术情况下的最佳给药方式)的时候 , 它的作用跟安慰剂没有明显区别 。 但它确实会对行为产生微妙的影响 。 比如 , 有研究证明催产素能提高信任感 , 能让自闭者更准确地判断其他人的情绪 。 但催产素的效果也不都是正面的 , 它能强化情感联系 , 刺激“自己人”中的利他主义产生 , 但它也会提高对“别人”的敌意 。 研究表明催产素会提升种族主义或其他歧视的程度 , 歧视的具体内容取决于人将什么人视为自己人 , 将什么人视为外人 。 催产素能强化社交信号 , 让记忆更深刻 , 但不一定能让这些信号对他人产生良好的感觉 。
不过 , 爱情、性和社会交往的愉悦感 , 实际上来自我们之前提到的多巴胺和阿片类物质 。 催产素让人将快乐与特定的人联系起来 , 比如父母与子女、朋友之间、爱人之间 。 但快乐本身—以及我们在爱情中和所爱之人身上感受到的舒适、放松和温暖—至少部分是由内啡肽和脑啡肽产生的 。 相反 , 我们对爱人的渴望和想跟爱人在一起的动机则可能更多是多巴胺的作用 。 比如 , 研究发现将某些多巴胺受体阻断后 , 橙腹草原田鼠就不会出现组成稳定配偶关系的偏好 。 正如前文所述 , “欲求”与多巴胺的相关性更大 , 而阿片类物质似乎能同时产生“欲求”和“喜欢”这两种愉悦感 。 催产素的作用是将上述物质的释放与爱人的出现联系起来 , 从而让人渴望和喜欢特定的人 , 它也可能会对药物产生同样的作用 。
但是 , 催产素对社交关系产生联系的作用与环境情况高度相关 。 这在演化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跟弗洛伊德的理论相反 , 一种哺乳动物如果首选跟自己父母相似的个体作为性伴侣 , 这种动物就不太可能会繁衍兴盛 , 因为这种近亲杂交方式很快就会产生具有遗传缺陷的后代 。 但是 , 精神分析之父也不完全是错的 , 爱情和父母亲情背后的化学基础是非常相似的 。 童年期形成的偏好 , 的确会影响动物和人类在配偶选择方面的倾向性 。
除此之外 , 养育孩子的方式 , 对产生情感纽带的系统 , 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 对孩子关爱有加、积极回应的母亲所养大的孩子 , 跟在冷漠中长大孩子相比 , 体内激活的基因不尽相同 。 毫无意外 , 受到忽视和精神创伤会让个体产生社交关系的难度更高 。 这些变化同样是由催产素、抗利尿激素、阿片类物质和多巴胺介导的 。 它们不仅会影响下一代养育后代的方式 , 而且会在更普遍意义上影响下一代与人相处的方式 。 比如 , 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是极端情绪反应 , 时而依依不舍 , 时而又表现出憎恶或冷酷拒绝)的女性对催产素的反应是 , 在需要合作的实验中表现得更加不信任 , 这与她们童年期受到的忽视和对拒绝的敏感有关 。 化学物质和环境因素 , 在一个人如何学会爱、学会爱谁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