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感!爱情的本质,也是一种“成瘾”吗?( 六 )


虽然研究很快证明,没有任何科学方法能将有“共同依赖”的人从人群中区分出来,但是“共同依赖”这个概念还在继续传播,今天成瘾研究领域中很大比例的专业人士仍然采用它,这十分令人痛心。事实上《不再共同依赖》一书仍是关于成瘾题材的畅销书。虽然有些人在恋爱关系中的确会表现得像上瘾一样,不过除了趣闻逸事之外,很难有任何更充分的证据支持共同依赖的观点。“共同依赖”这种人格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共同依赖这种“大脑疾病”,这种所谓“障碍症”也没有明显可靠的疾病进程。共同依赖“确诊”的科学性,可能还比不上星座运势,娱乐性更是远远不如后者。
至少共同依赖对我个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我刚开始戒毒,就有人告诉我,基本上所有人跟我交往都只是因为共同依赖。这意味着我根本无法辨别恋情的好与坏。所以,鉴于我深知自己需要爱,便忽视了自己所有的恋爱关系都很不健康的事实。我觉得残羹冷炙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我没有认识到让成瘾区别于浓厚兴趣的特征,恰恰造成了不健康的爱情和人类最美妙的情感体验之间的差异。换言之,能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的感情才算是真正的爱,如果一段感情导致人生失去了原来的色彩,那它只能算麻烦和问题。不管你爱的是某个人、某种药物或某项智力活动,只要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沟通能力和心底的善意,就不能算是成瘾,但如果它让人变得孤僻、迟钝和卑鄙,那就是一种成瘾。
这与“共同依赖”的理论形成了鲜明对照。按照“共同依赖”理论,如痴如醉、轰轰烈烈的爱情,根本不能算“真正”的爱。这样说来,罗密欧和朱丽叶也病得不轻。我认为更合理的观点是:痴迷可能会失控,但爱情的本质就是让人痴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两个人紧紧相依。事实上,陷入爱情的人脑内的血清素水平会下降,这种现象在患有OCD的人身上也会出现。不过,低水平的血清素不总是坏事,当你遇到一个可能成为终身伴侣的人时,痴迷是健康、正常的现象。如果这份爱不是相互的,或者你的爱人会虐待你,那就另当别论了,但不能因为痴迷本身而给爱情与成瘾画等号。
愉悦感!爱情的本质,也是一种“成瘾”吗?
文章插图
电影《真爱至上》剧照
如果一切热情本身都是病态的,那真爱绝对算是一种疾病。我觉得,这种说法不仅可耻、不人道,而且愚蠢。它没有考虑到真爱带给人类最大的意义和快乐,当然它也带来了痛苦和失落,但是,疾病是不可能带给人类任何帮助的。这种观点向我们这类有成瘾问题的人传递了一个信号:我们是不值得被爱的怪物,而这正是我们心中的恐惧所在。这种观点没有任何帮助。
更不用提女权主义角度对共同依赖的批判了,这种视角也非常重要而且准确。除了共同依赖理论的其他所有问题之外,把关爱看作共同依赖,是将女性的典型行为区别对待,是将其定义为一种疾病的做法。这种观点给女性安上了“爱太多”的罪名,却没有认识到人类的相互依赖和正常的人际关系需求。在共同依赖运动如火如荼时出版的《精神障碍病人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中,将成瘾的正式诊断名称确定为“物质依赖”,这其实也蕴含着相同的意思。正如我们发现的,当成瘾的真正问题不是依赖而是一种强迫、有害的行为时,“依赖”本身就是病态的。
而且,一个女人尽力帮助自己酗酒的丈夫在老板面前藏好酒水,如果只因为让丈夫面对酗酒后果才是更好的,就认定这个女人“有病”,这种说法不仅不准确,而且不合逻辑。即便效果不尽如人意,尽力帮助自己的爱人也是值得赞扬的行为,而非一种病态。事实上,正如我们所见:认为对成瘾者友善,“协助”他们是弊大于利的,这种观点本身就是错的。健康的人际关系对戒毒而言是必要的,虽然爱不是总是人的全部需要,但没有爱,很少有人能完全康复。爱不总是能治愈成瘾,但是没有爱或者无法感受到爱,通常也会导致成瘾问题。同情只是治愈良方中的一味药,而不是疾病症状。美国的药物政策之所以完全无用而且会带来灾难性的伤害,“严厉才能戒毒”这一社会理念要负很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