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群|李凤群《大望》:以前所未有的坚韧和顽强,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新批评( 二 )


李凤群|李凤群《大望》:以前所未有的坚韧和顽强,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新批评
本文图片

老钱是最先发现只有讲真话才能够接通外面亲人的联系 , 所以他不得不讲真话 。 他回忆了自己民办教师是通过关系取得的 , 在老赵和老孙的逼问之下 , 他承认了自己在很多地方误人子弟 , 承认自己肆意体罚学生 , 承认自己所教的东西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 , 遗害至今;村医老赵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在医术和医德方面的双重欠缺 , 从而差点出人命并导致他的妻子长期处于老赵出轨的焦虑之中 , 同时也承认自己的虚荣心 , 吹嘘自己的儿子在医院当院长;村长老孙一直被村里人称为“孙善人” , 但在善人的背后 , 也有许多不堪的细节和内幕 , 尤其是他以正义之名给村民胡万魁一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 。
在人生绝境之中 , 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对自身的人性丑陋和曾经的错误、伪善甚至罪恶的行为表示了懊悔 。 但他们仅仅对往昔犯下的恶行有所懊悔 , 并没有完全否定自己的人格自我 , 这就是舍勒所言的“行为懊悔” , “行为懊悔”还没有抵达“存在懊悔”的“位格” , 仅仅是忏悔的初级阶段 , 属于“不完全忏悔”(attrition) 。 就小说中的赵钱孙三位老人的忏悔而言 , 他们的忏悔是有限的、不完全的 , 因此 , 他们自我救赎的路会更加艰难 。
小说中的老李是四位老人中唯一的女性 。 由于老李的婆婆重男轻女的观念特别严重 , 在其婆婆的影响之下 , 老李无形中认为自己不能给夫家生个男孩就是天大的过错 。 久而久之 , 重男轻女的思想逐渐内化为老李的观念和无意识 。 由此可见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基因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在代际之间的传递是多么根深蒂固 。 老李的一意孤行害死了自己的丈夫 , 也因为引产的原因导致了三女儿叶子终身残疾 。 可贵的是 , 与赵钱孙三位老人的忏悔不同 , 她深感自己罪孽深重、不可饶恕 , 在心底里完全否定了自己往昔的人格存在 , 而不单单是对某一件错误行为的懊悔 , 多年来她一直以切实的行动救赎自己的罪孽 。 她到日本照顾半身不遂的女儿 , 就是其完全悔罪的体现 。
李凤群|李凤群《大望》:以前所未有的坚韧和顽强,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新批评
本文图片

正是由于忏悔的程度、性质、位格的不同 , 他们自我“救赎”的路径、成效就会有质的区别 。 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赵钱孙)鱼贯出门 , 站在了没有遮挡的太阳底下 。 经过短暂的犹豫 , 老赵开始向东 , 钱老师向西 , 而行动本就迟缓的孙老善沿着门前的那条直的 , 荒草淹没的路走去……正在这个时候 , 老李屋子里的手机响了起来 , 这可是一个月来手机铃声的第一次响起……接通了 , 是叶子的声音 , 妈妈 , 你在哪里?你还好吗?——这似乎意味着赵钱孙有限的忏悔所导向的救赎是未可知的、不确定性的 , 是一个虚妄的乌托邦 。 而老李的“完全忏悔”则是真正救赎的逻辑起点 , 带来的是可知、确定、真实的未来 。
三、作家的主体胎记与叙事伦理
李凤群是“70后”作家 , 她身上自然具有“70后”作家鲜明的代际特征:“一种心灵激扬之后的冷静的、深层的思考;一种社会责任感 , 不浮躁 , 不故作矫情 , 不虚妄;一个不事喧哗的庞大、成熟的群体 , 群英荟萃 。 ”有论者说 , “70后”是当代最后一批理想主义者 , 话语颇有些武断 , 却也有几分道理 。 “70后”多数生在狂热的年代 , 那个时候他(她)们年纪尚幼 , 对疯狂年代的人与事只有一些儿时依稀的记忆 。 正是懵懂的岁月 , 因此极左年代的思想意识对他们影响甚微 。 不过他们当时对有关知青、公社、生产队、集体劳动、兴修水利、交公粮、粮票、肉票、供销社、代销店等还有一些印象 。 他们懂事的年代应该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 那个时候倡导的都是理性、科学、现代化、人道主义等新启蒙话语 。 时代的语境和历史的馈赠赋予了他们坚实的精神底色 。 因此多数“70后”作家身上有着理想主义、人道情怀、科学理性、人文精神的思想质素 , 在这他们的创作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