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爷|读鲁迅|李浩:关于写作,鲁迅告诉了我们什么

【编者按】对许多中国作家而言 , 无论在文学意义 , 还是在思想与精神层面上 , 鲁迅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 , 在“读鲁迅”这个系列中 , 我们将请作家、研究者们谈谈他们最喜欢的鲁迅作品以及鲁迅对其创作的影响 , 并附上他们欣赏的鲁迅作品原文(片段) , 让我们一起来读鲁迅 。
【太爷|读鲁迅|李浩:关于写作,鲁迅告诉了我们什么】太爷|读鲁迅|李浩:关于写作,鲁迅告诉了我们什么
文章图片

李浩 受访者供图
作家李浩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 对于鲁迅的多数作品 , 他都喜欢 , 如果谈“最” , 他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阿Q正传》 。 “鲁迅书写的开创意义不必多谈 , 我想说的是《阿Q正传》对一个民族DNA的精准萃取 , 那么深入 , 那么新颖 , 而且那么生动和现实 。 他的《阿Q正传》开掘了一种民族书写的方向 。 至今 , 我都深感他的惠泽和教益 。 ”
他坦言 , 在最初的阅读中 , 自己是被挡在外面的 , 他不太喜欢鲁迅的那种孤冷寒峻 , 而被古典文学的美强烈地吸引和影响着 。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 , 他“拒绝”鲁迅身上的种种附加和符号 , 进而也部分地拒绝着鲁迅 , 不再阅读他 。 可再后来 , 也就是近十几年 , 他后知后觉地“重新发现”鲁迅的好 , 理解鲁迅的好 , 并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汲取 。
“对我的写作而言 , 鲁迅的影响也是内在而深宏的 。 ”李浩说 , “他告知我小说及一切文字不能仅限于‘手把件’的美 , 它应有更为宽阔、迫切和必要的内在负载 。 文字 , 应对习焉不察的生活有一个真切的警告 , 对我们的内心和行为的不思忖的惯常性有一个真切的警告 。 他还告知我 , 小说写下的不是生活和日常发生 , 它写下的是这种‘可能’ , 是借助个人而完成的人类认知和民族认知 , 尽管小说的‘传生学’处理往往必不可缺 。 鲁迅的写作还深入地告知我 , ‘拿来主义’是永远正确的 , 我和我的思考、写作只有不断地、不断地‘拿来’ , 才可能有样貌 , 有突破 。 ”
【附】《阿Q正传》片段:
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 , 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 , 这才出了名 。
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 , 愤愤的躺下了 , 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 , 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 , 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 , 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 , 爬起身 , 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 。 这时候 , 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
说也奇怪 , 从此之后 , 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 。 这在阿Q , 或者以为因为他是赵太爷的父亲 , 而其实也不然 。 未庄通例 , 倘如阿七打阿八 , 或者李四打张三 , 向来本不算一件事 , 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太爷者相关 , 这才载上他们的口碑 。 一上口碑 , 则打的既有名 , 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 。 至于错在阿Q , 那自然是不必说 。 所以者何?就因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 。 但他既然错 , 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 , 穿凿起来说 , 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 , 虽然挨了打 , 大家也还怕有些真 , 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 。 否则 , 也如孔庙里的太牢一般 , 虽然与猪羊一样 , 同是畜生 , 但既经圣人下箸 , 先儒们便不敢妄动了 。
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