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找工作就一定要专业对口吗?( 二 )


跳出“学以致用”的范畴 , 你会发现 , 不少岗位并不要求应聘者有多强的专业实力 。 而且 , 一些从业者即便没有相关专业背景 , 也能很好地胜任工作 。
有了这一认知 , 再去思考毕业后的出路 , 就会发现选择其实挺多 。 但要注意的是 , 这些岗位存在一个共性 , 那就是技术含量不高 , 也即入行门槛较低 , 且以文职居多 , 如行政、人事、前台、客服、销售等 。 即使是上文中老师提及的做会计的同学 , 细看其工作内容 , 也偏向文职 。
如今 , 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 , 有些岗位的工作内容没那么复杂 , 日常任务可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 , 入行门槛并不高 , 求职时可以考虑 。
第二 , 非专业要素往往用人单位更加重视
一位曾去“四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应聘的毕业生告诉笔者:“与想象中不同 , ‘四大’对管理人才最看重的不是财会、经济学等专业知识 , 而是思维、沟通、态度、学习能力等非专业要素 。 ”这位毕业生 , 可谓发现了用人单位在招人时的特点之一:认为知识并不难学 , 但求职者的思维模式、情商、价值观、态度等 , 可能已基本定型 , 很难改变 , 因此 , 在招聘中更注重求职者在上述非专业要素上是否出色 。
在笔者看来 , 如果把职业发展比作攀峰 , 知识决定攀峰的起点 , 那么非专业要素则决定了一个人最后能攀到多高 。 麦肯锡公司曾在一份就业报告中特别提到 , 工作三年后的职场人认为对工作最有用的不是专业知识 , 而是语言能力 。 语言能力是沟通能力的一部分 , 恰属于非专业要素 。
当然 , 非专业要素有很多 , 这里不详述 , 但笔者非常想提一下“行动力” 。 求职时 , 有的同学抱怨用人单位要求太高 , 可抱怨有什么用呢?用行动去改变自己才是王道 。 如 , 不懂的事就想办法去弄懂 , 哪里欠缺就努力去学、去弥补 。 一个人有这样的行动力 , 才能在求职时以及职场上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
第三 , 兴趣和工作可以没有关系
“凭兴趣找工作”这个求职方法并不完全靠谱 , 因为兴趣是可变的——你可能在枯燥的劳动中丧失兴趣 , 也可能在连续获得的成就中培养兴趣 。 比较靠谱的方法是进行目标管理 , 也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
其一般流程是通过进行自我认知、外部认知等途径 , 思考“我想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能做什么”等问题 , 从而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职业 , 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实现目标 。
如果对此将信将疑 , 不妨做一个平板支撑的试验 。 通常来说 , 你会发现 , 在面前放置一个计时器的情况下 , 自己能坚持更久 , 这正是目标管理的作用 。
基于上述三点 , 接下来 , 给上述问题中的前两位同学一些建议——
对第一位同学来说 , 建议多参加招聘会 , 多到用人单位实习 , 实习岗位可以是专业对口的 , 也可以是不对口的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多与用人单位HR交流 , 多去真实职场感受、历练 , 就能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更受青睐 , 就能意识到自身的优劣势 , 进而付诸行动 , 取长补短 。
【求职|找工作就一定要专业对口吗?】很多同学觉得没工作经验的自己一无是处 , 其实是因为没真正明白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 。 还有同学觉得专业知识与技能没用 , 那么 , 去用人单位历练一番 , 你就会明白 , 在学校学的知识与技能不可能都有用 , 但也不可能都没用 , 关键在于:其一 , 你有没有想好走哪一条职业道路 。 其二 , 要去思考怎么学以致用 , 因为如果选得合适、用得巧妙 , 专业知识与技能可以让你的职场发展如虎添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