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这部小说集里有“诺奖”得主坦桑尼亚小说家古尔纳的作品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这部小说集里有“诺奖”得主坦桑尼亚小说家古尔纳的作品】北京时间10月7日 , 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 , 将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 瑞典文学院在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中说 , 古尔纳“不妥协于殖民主义的影响和难民处在不同文化与大陆间鸿沟的命运” , 他将此“富有同情心地渗透到”其作品当中 。 文学院还说 , 在他的文学世界里 , 一切都在变化 , 他的作品中有一种被知识热情驱动的无休止探索 。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这部小说集里有“诺奖”得主坦桑尼亚小说家古尔纳的作品
本文图片

目前国内还很少有古尔纳的作品出版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非洲短篇小说选集》选入了古尔纳的短篇小说《囚笼》《博西》 。
古尔纳的小说从不同的叙事视角记录了移民在英国的经历 , 探讨了迁移到一个新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对人物身份带来的影响 。 他的小说回避了刻板的描述 ,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东非 。
他的第四部小说《天堂》被认为是古尔纳的代表作 , 曾入围1994年度的“布克奖”和“惠特布莱德奖” 。 故事发生在一战期间的东非 , 灵感来自他在1990年到东非的一次研究旅行 。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 也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 , 不同的世界和信仰体系在其中发生碰撞 。 在古尔纳对难民经历的处理中 , 重点是身份和自我形象 。 人物发现自己处于文化和大陆之间的中断状态 , 处于过去的生活和正在出现的生活之间;这是一种永远无法解决的不安全状态 。
古尔纳简介: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桑给巴尔(现隶属坦桑尼亚) , 20世纪60年代作为难民移居英国 。 1976年从伦敦大学获得教育学士学位 , 此后在肯特郡多佛市的阿斯特中学任教 。 1980年至1982年 , 古尔纳回到非洲 , 执教于尼日利亚拜尔大学 , 同时攻读肯特大学的博士学位 。 1982年获得学位 , 1985年进入肯特大学任教 。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 他陆续出版了多部小说 , 作品围绕难民主题 , 聚焦于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及历史书写等 , 他展现的生存现状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 (吴波)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