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为何要对景德镇这座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移民城市反复书写?

由景德镇市软实力研究院策划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观出品的《景德气象:中国文化的一个面向》于近日出版面世 , 在10月8日至10月10日期间举办的新书发布会上 , 该书的作者胡平以《为何对景德镇的反复书写?》为题进行了发言 。 胡平表示 , 如同景德镇具有中国文化的宿命性悲剧性 , 其重新焕发生机、吞吐活力 , 亦是今日中国文化能否再度在全球表现巨大张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
传统|为何要对景德镇这座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移民城市反复书写?
文章图片

《景德气象:中国文化的一个面向》新书首发式暨研讨会现场 。
远承1000年前中国宋代生活美学传统 , 近接100年前德国包豪斯现代艺术启蒙运动 , 景德镇是将科技与艺术、人性与自由、个体生活与文化产业、地方性传统城市与生态型知识社会做了完美嫁接的样板 。 在《景德气象:中国文化的一个面向》一书中 , 集中展示了“千年瓷都”景德镇从传统手工艺古镇 , 转型为现代化、国际化的文化创意新城的波澜壮阔 。 与此同时 , 人们同样需要思考:弘扬中国传统 , 如何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形态 , 才是“活”的中国文化?什么样的“全球化” , 才是不可逆转的全球化?
传统|为何要对景德镇这座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移民城市反复书写?
文章图片

《景德气象:中国文化的一个面向》 , 胡平 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版 。
瓷与中国齐名 , 承载着
中国文化、生活方式等丰沛内涵
景德镇 , 是否算是座久违了书写的城市?活动中 , 胡平表示 , 说是“千年窑火” , 一代代消逝了的工匠 , 却似葬在了一个无名的万人大冢里 , 万人冢上唯有天朝一个个皇帝的年号:景德、永乐、成化、康乾……及他们投射在瓷器上的皇权霸凌 。 直至五四运动风雷乍起的1920年 , 举国民媒蜂起 , 拥有30万人口的景德镇仍没有一份报纸 。 又由于儒家“重道轻器”的传统 , 文人墨客除了有诗词赞叹器皿之美、工艺之绝外 , 眼皮下多将陶瓷视为“君子不器”的工匠之作 。 古代虽有南宋蒋祈《陶记》 ,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 , 清代唐英《陶冶图说》、蓝浦《景德镇陶录》等珍贵文献 , 当下书肆里关于景德镇的书籍 , 报刊网络上涉及陶瓷的文字 , 也近乎满坑满谷 。 却少见将其提升到文化、历史与社会层面来审视 。
传统|为何要对景德镇这座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移民城市反复书写?
文章图片

玉珀产品 。 《景德气象:中国文化的一个面向》内页插图 。
在胡平看来 , 瓷与中国齐名 , 承载着中国文化、哲学、审美、生活方式等丰沛内涵 。 与妇孺皆知的“四大发明”比 , 具有全球无可争议性;在中国输出的所有原创器物中 , 具有唯一性 。 恰如丝绸是二千年中国历史的一张名片 , 茶叶是五百年中国历史的一张名片 , 瓷器则是一千年中国历史的一张名片 。
胡平指出 , 景德镇 , 不仅被英国李约瑟博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工业城市” 。 它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移民城市“深圳” 。 景德镇的青花瓷 , 渗透进近代欧洲社会生活精细化的过程 。 大批出现在普通人家的餐桌 , 替代了以往的银器、锡器、陶器或木器 , 最终为“全民餐具” , 引发人类文明史上一场大规模餐饮方式的革命 。 至少在十六十七世纪 , 大半个地球成了一个青花瓷流动的世界 。 西方人认识中国瓷器 , 也是从青花瓷开始 。 青花瓷对西方文化产生的影响 , 远超越它被大英博物馆评为首款“全球化商品”的本身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