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诺特博姆:爱与死亡具有同等的终结性( 六 )


记忆、照片或诺特博姆的叙事艺术 诺特博姆深谙记忆的本质以及回忆的重构属性。他显然清楚,所谓的记忆与回忆,其实都是基于?当下?而发生的,甚至可以说人就是立足于?当下?来完成对记忆的不断重构。 而照相之于记忆与回忆来说,与其说是在场的证据,倒不如说是以某种貌似平常却又异常突 兀的方式揭示了记忆本身断裂无序与残缺的本质。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说:?好的故事里,‘当下’既无处寻觅,而又无所不在。在照片中,‘缺席’是重要的,至于多么重要,却无法付诸言语。我是说,如果你从来就不认识照片中的人,你也不可能知道谁缺席了,这就是重点所在。?
死亡&诺特博姆:爱与死亡具有同等的终结性
文章插图
对于诺特博姆这样的作家来说,哪怕一张看似极普通的照片,也足够用来生成一个关系微妙且意味深长的多重戏剧的现场。他所创造的戏剧呈现方式,却并非按照惯常逻辑展开演绎式的,而是像做切片试验一样,把每个人物的不同侧面,从内到外,由浅到深,从具体到微妙,以半透明的状态层层叠叠,每一片之间固然有些空隙,但也正因如此,所谓的戏剧性才拥有了不断流变生成的空间。当然这样来形容也容易产生误解,仿佛那些切片都还有其静态的一面,就像照片本身所呈现的那样,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流动的,就像河流,时清时浊,滚滚向前,而其中的叙事者,则是游于其中,时潜时浮,每个叙事层次的生成与变化,都好像只是沉浮的转换,只有细心的读者才能真切地体会到那河水的明暗与动荡。
在诺特博姆笔下,即使是对话,都明显有些像独白—交替发生的独白。从质地上说,这些貌似独白的对话跟意识的流动,以及场景、细节的微妙流动与变化,其实并无清晰的界限,而这似乎也正是他所要追求的叙事效果。面对这个世界,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只有在这样的效果里才会真正做到叙事的水乳交融,除了让人沉浸其中之外,再也不需要任何意 义上的区分,什么是真的,什么是虚幻的?根本不需要区分,说到底也根本不会存在这样的 界限。
每一次,当你从诺特博姆的这部小说里忽然抬起头来,回想着小说里发生并展现的一切, 除了会想到爱、死亡与命运,还会想到些什么呢?你知道,这里不可能会有完整清晰的故事, 不可能会有对那些秘密的最终揭示,即使你能以非同寻常的定力和敏锐度去凝视那些漂浮在 异国他乡的人的命运如何显露真相,也不过是像独自面对黑夜里激荡不已的大海,你能感受 到那奔涌而来的气息,能嗅出气候变化的味道,能意识到它有多么像人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 隐喻,也能感同身受,却永远都不可能说明这一切。而这些,或许也正是诺特博姆的小说叙 事艺术的本质特征。
“这就是结局吗?当然不是,这是真实的生活,毫无线索也没有情节。”
撰文 | 赵松
编辑 | 宫子
【 死亡&诺特博姆:爱与死亡具有同等的终结性】导语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