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读书需要绕远路

王尔德|读书需要绕远路
文章图片

曹林
曹林 北京时事评论员
常有学生让我帮着开个书单 , 通常是看了我的某篇评论 , 或者听了某次讲座后提出的请求 。 他们觉得 , 曹老师读了很多书 , 肯定对书有一个排序 , 知道哪些是经典哪些是糟粕 , 肯定有一个强大书单形成的知识体系 。
我特别理解学生对好书的渴求 , 但我一般都拒绝了这种书单请求 。 两个理由:第一 , 一般指望别人开书单的人 , 都不会读书;第二 , 让人开书单 , 带着一种在读书上想走捷径的诉求 , 这不是读书应有的态度 。 读书是一件需要绕远路的事 , 偷不了懒 , 走不了捷径 。 书单是私人读书的结果 , 不是可以绕过博览过程而直接享受的结果 。
【王尔德|读书需要绕远路】大学者讲课、写文章时旁征博引 , 休谟、海德格尔、王尔德信手拈来 , 是因为书单里有休谟和王尔德 , 或者写文章前读了海德格尔 , 才“拈来”的吗?靠的绝不是现学现卖 , 不是百度搜索 , 不是“碰巧记住了某段话” , 而是绕远路的结果 。 读书时 , 根本没想着以后要引用 , 将来写文章时要用到某个论证中 , 某个场合用一下特能凸显思想深度 。 开卷有益 , 博览群书 , 无功利、绕远路的海量阅读 , 形成了宽厚的知识塔基和灵敏的心智结构 , 让自己在输出时可以达到“知识自由”:不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说不出的输出障碍 。
社会学家安德鲁·阿伯特把这种表达输出时的“知识自由”称为联想式致知 , 游刃有余地形成联想 , 将事物彼此关联 , 牵一发而发全身 。 就像钱钟书 , 随便一个关键词 , 能从古今中外的知识史中讲个半天 , 并且告诉你某个哲学家的某段话在某本书的哪一本 , 那本书在我书房第几个书架第几层 。 要做到有效的联想式致知 , 你的头脑必须充满知识 , 与你看到的新事物联系起来:事实、概念、记忆和论证 , 它们像许多小钩子一样起作用 , 抓住你所面对的文本中的东西 。 这个钩子像触角一样 , 又能把新材料新知识“吸附”到既有的知识体系中 , 让大脑成为一部移动的百科全书 , 在公共事务上输出洞见 。
“联想式致知”这种强大的知识勾连能力 , 就是长期绕远路的读书生活中形成的 , 无目的 , 无功利 , 不只是读今天的畅销书 , 从畅销书的文献目录中看到一个学科的经典 , 而是“绕远路”去读古希腊哲学家的书 , 读孔子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