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绝诗书画@郑板桥:(求购字画)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二 )


文章插图
民间口头留传许多板桥轶事,百姓津津乐道,文人载入书中。小豆棚杂记》有则轶事:潍县崇仁寺和尚与附近的大悲庵尼姑私通,被好事者捆绑送县衙。板桥见两人年纪轻轻,动了恻隐之心,做出有违大清律法的判决,双双还俗成婚配。并即兴赠诗,“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是谁了却风流案,记取当年郑板桥”。在封建礼教桎梏下,板桥敢为情张目、为情护卫、为情开道,自招来卫道士们一片中伤诽谤,我则感动良久。徐悲鸿先生言“板桥寓仁慈于奇妙,此当为一例”。三绝诗书画@郑板桥:(求购字画)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文章插图
板桥初上任时心怀煌煌抱负,可惜一个些小县令能耐太小,有心救世,无力回天。数年知县当下来,板桥许多想干的事干不了,却又不得不干些不想干的事。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有时不得不睁一眼闭一眼,容难容之人,忍难忍之事。原本疾恶如仇的板桥,这种忍让有如眼中渗入了沙子般难受。他疾愤地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大字。聪明人为何要装糊涂?社会环境所迫。板桥的“难得糊涂”与辛弃疾的“欲说还休”有异曲同工之妙。稼轩拍遍栏杆且缄口,板桥看透世道装糊涂,但两人心底都亮堂,欲言又难言,欲忍又难忍。“难得糊涂”实际是不糊涂,是明眼人的无奈的克制与忍让。三绝诗书画@郑板桥:(求购字画)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文章插图
这种忍让如煎熬。板桥尽历遍官滋味,“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不堪看。”几番折腾,进退维谷,终于悟到自己苦苦追寻二十多年的仕途竟是南柯一梦,“咖泽于民”与“立功立德立言”之志皆成泡影,只能又到竹园中去寻求解脱了:“我被微官困煞人,到君园馆长精神。请看一片萧萧竹,画里阶前总绝尘。”青青翠竹林,永远是板桥的精神乐园。三绝诗书画@郑板桥:(求购字画)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文章插图
“竹涛过耳,若黄钟大吕之声,似天籁和鸣之曲,足以散怀而破寂”。但板桥非竹林隐士,他总得“入冷无烟”的衙门,那年月怪才当怪官,不砸锅才怪。封建时代当官自有当官道。南宋蔡京几起几落而腾达,并非靠运气,而是靠他弄权伎俩。板桥堂堂君子,才识放浪,磊落不羁,受不了繁琐礼节的束缚,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虚伪,不肯屈耻奉迎,不肯同流合污,心中憋的那股气,终有爆发的时候。三绝诗书画@郑板桥:(求购字画)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文章插图
这天来了。乾隆十八年,潍县又遇大旱,“灾民断炊。板桥为民请赈”,拍案顶撞不顾庶民死活的监察御史,脱却官服掷乌纱,向肮脏的官场投去鄙夷的一瞥,回扬州重操书画旧业。板桥去官日,“百姓遮道挽留”,走后潍县父老还思量,交口称誉不绝,家家画像以祀”,并在潍城海岛寺建生祠纪念,口碑流传至今未绝。“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官场少了他无足轻重,艺苑多了他却很有斤两。仍是一匹老驴,驮着白发银须百感交集的板桥,缓缓向扬州。扬州,居南北交通要冲,自古便是个经济、文化繁华地。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流经此地;隋炀帝三下扬州,隋堤杨柳依依。有人说天下三分明月,二分独照扬州”。此地“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聚集一班意气相投、各具秉性的奇才怪士,有着独特的艺术文化氛围。三绝诗书画@郑板桥:(求购字画)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文章插图
“官到闲时更读书”,板桥为官的12年中,从未丢弃笔墨,诗书画大有长进,有人把他比作唐代诗书画三绝”的郑燮,称他是“郑三绝”。扬州艺苑同道伸开双臂,欢迎板桥的回归。秀才李啸村即兴赠联:“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板桥的加盟,给历史丰富了众人知晓的“扬州八怪”的佳话。从市井到官衙,又从官衙回归市井,板桥心灵历程交织着痛苦和苍凉,涉足人世持正气,何其难矣!南墙无情,多少人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学得圆滑起来。板桥痛定之后,更多的是顶撞南墙不回头的坚定,如他笔下的翠竹,“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这种吐纳风云之气概,是何等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