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跨界生态童话创作的深刻意蕴
近年来 , 成人文学作家跨界创作儿童文学的现象令人瞩目 , 成为当代文坛的一大景观 。 在这批跨界儿童文学作品中 , 用童话体裁来反映生态内涵的作品格外引人关注 , 如张炜的“兔子作家”“海边童话”等系列童话 , 马原的《湾格花原》 , 徐则臣的《青云谷童话》等 , 都聚焦于当下的自然现状和生态境况 , 呈现出鲜明的生态意识和丰富的生态意蕴 。 我们不妨把这批作品称为“跨界生态童话” 。
三位知名成人作家不约而同跨界创作生态童话 , 这不是偶然的 , 而是源于儿童、童话与生态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 一方面儿童与自然、与生态具备天然联系 , 如同爱默生所说 , “阳光仅能帮助成年人视物 , 却能深入孩童的眼睛和心灵” 。 与成年人相比 , 儿童对大自然有着更纯朴、更密切的情感 , 因此 , 以儿童本位为原则的儿童文学理应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文本 。 另一方面 , 童话这一体裁在表达生态主题时具备天然优势 。 童话因其想象、幻想和拟人的特点 , 在表现自然时更贴近生命的本质和原色 , 诚如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所说:“童话表现自然生态意识的优势在于 , 它的泛灵思维特征使作家的叙述得以自然地走入他者生命的意识和立场上 , 从而较为自如地完成相应的艺术表现 。 ”在笔者看来 , 三位作家的跨界生态童话创作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
【思想|跨界生态童话创作的深刻意蕴】一是聚焦生态主题 , 阐发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 张炜、马原、徐则臣这三位作家在当代文坛上都取得过卓越的文学成就 , 在以往创作的成人文学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关注到生态危机问题 。 因此 , 他们的童话也延续了这一主题 , 聚焦反映“生态之痛” , 着力回答“生命之问” , 扬弃既往的生态叙事 , 展现了“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 。 三位作家通过童话万物人格化的独特优势 , 赋予童话角色以人类形形色色的性格特征 , 自觉地探求人类、动物、植物、自然、宇宙等一系列生命的本体意义 , 阐明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神圣、庄严的客观存在 。 同时 , 他们也不断反思在维护生态整体系统平衡的过程中人类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责任 , 力图与自然建立一种新型的精神联系 。 面对现代化进程对自然的掠夺与戕害 , 隐居于万松浦书院的张炜愤慨“时代的诱惑赶走了鲜花” , 挤挤歪歪的烟囱、工厂占领了原野;逃离都市的马原披露“人类大范围污染自身生命要素的行为”始于技术爆炸;身不由己在大城市徘徊的徐则臣形容进驻乡村的挖掘机“像一把攻无不克的巨勺 , 一勺子夯下去 , 大地上就出现一个血淋淋的伤口” 。 尽管三位作家理解自然的角度和表现自然的方式各有不同 , 但是从思想层面来看 , 他们对于生态问题的关注 , 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坚定的精神立场 。 他们的童话延伸了他们在成人文学创作时对生态困境与现实人生的深度思考 , 因而在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比现有的大多数生态童话走得更远 , 在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想上 , 也呈现出比现有童话更为成熟和厚重的一面 。
二是突破生态文学困境 , 建构生态美学品格 。 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学表达的重要命题 。 此前 , 成人文学在生态书写方面不断遭遇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困境 , 比如有学者认为一些作家聚焦生态危机真相并寻求解决办法 , 却忽略对生态观念的艺术转化力 , 表现出模式化、概念化的艺术瑕疵 , 也有论者认为这些作品大多缺乏现实启示和文化思考 , 显现出思想上的单一 。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中国经济#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有三个特点:思想性、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
- 合作&校地合作引智赋能 打造“生态白山”名片
- 马克思主义!安徽师范大学一盏“思想之灯”亮了30多年
- 琴岛!“名曲名家”齐聚“钢琴之岛”助推厦门鼓浪屿音乐艺术生态建设
- 禅宗!为什么说山水画创作思想,诠释的是禅宗的法脉?
- 春游$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人醍醐灌顶!
- 西南|“走出理想国”西南当代艺术生态沙龙在成都举行
- 孔子|陈来:孔子思想与礼义之邦
- 美的|思想的“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