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陈来:孔子思想与礼义之邦

孔子|陈来:孔子思想与礼义之邦
本文图片

孔子是儒学的创立者 , 在2500多年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里面 , 孔子思想和他开创的儒家学派 , 不仅是主干主体 , 而且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 从最主要的思想意义来讲 , 可以说孔子和儒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 同时对整个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最深刻的影响 。
在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方面 , 还可以说孔子和儒学塑造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 对于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塑造 , 孔子和儒家思想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主干又是主体、又居于主导地位 , 这些不是思想文化里面的任何其他一派能够取代的 。 正是因为孔子思想所处的地位 , 近代以来在大多数的中国人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共识:孔子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 。
孔子思想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呢?刚才讲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 如果用一个学术性的语言 , 也可以说 , 孔子和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确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理性 。 价值理性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 。 在20世纪的西方社会学里面和社会思想里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 儒家思想确立了中华文化的价值理性 , 奠定了中华文明道德基础 , 赋予了中华文化最基本的道德精神和道德立场 , 它也使得儒家文明成为“道德的文明” 。
中国在历史上往往被称为“礼义之邦” , “礼仪”之邦突出的是礼节仪式 , 是好客 。 但是“礼义之邦”的“礼义”则突出道德的本质 , 是突出了中国文化具有成熟的道德文明 。 为什么把中国叫做礼义之邦?就是指明这个文明是一个成熟的道德文明 , 而且是一个高质量、高层次、高级的道德文明 。 所以 , 这个成熟的道德文明就成为中国这个文明国家整体的一个突出特点 , 用今天的话还可以说:道德力量是中华文明最突出的“软实力” 。 无论是中华文明的软实力 , 还是整个文明国家的突出特征 , 这一切都是来源于孔子和儒学所具有的这种道德塑造的力量 。
01
崇 德
“崇德”是孔子的原话 , 在《论语》里面有 , 在《尚书》里面也出现过 。 从西周以来 , 中国文化开始了与夏、商所不同的一种新的文化发展 , 这个发展就是不断重视“德”的力量和倾向 。 孔子也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 , 在周公的思想、西周的文化基础上更加强调“德”的发展 。 西周也有很多概念———“敬德”“明德” , 但是孔子特别强调“崇德” , 而且孔子思想中突出体现了“崇德”的精神 。
什么是崇德?崇德就是始终把道德放在首要的地位 , 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 在任何事情上都是要这样 , 不管是政治、外交 , 还是国家的治国理政、个人的修身修养 , 都要以道德价值作为根本力量 , 把道德价值作为处理评价一切事物的根本遵循 。 对人对事首先要从道德的角度加以审视 , 这样的精神和态度就是坚持道德重于一切 。 治国理政方面 , 孔子强调“道之以政 , 齐之以刑 ,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 齐之以礼 , 有耻且格 。 ”用正义领导国家 , 用刑罚管理国家 , 人民可以服从 , 但是这个社会的人没有道德心 。 相反 , 如果用道德、礼制来领导国家 , 人民不仅乐于服从 , 而且也变得有道德心 。 因此在治国理政方面 , 孔子不相信强力暴力能够成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方法 , 孔子的理想就是要用道德文化的力量 , 用非暴力非法律的形式来实现对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和领导 , 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以德治国” , 这就是孔子“崇德”精神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