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文学如何观照历史、折射现实?几代北京作家就此深聊了一番( 二 )


陈福|文学如何观照历史、折射现实?几代北京作家就此深聊了一番
文章图片

著名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李舫
著名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李舫认为 , 历史有三个特性 , 一是时间的意识性;二是思想的在场性;三是面向未来的开放性 。 文学家与历史学家书写历史的不同 , 在于文学家书写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部分 , 比如《长津湖》中有很多关于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 , 也有大量如“单衣跨过鸭绿江”“冰雕连”等关于战场的细节描写 , 对历史的细节描写最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 给人以奋斗鼓舞的思想价值力量 , 正是文学家的意义所在 。
陈福|文学如何观照历史、折射现实?几代北京作家就此深聊了一番
文章图片

著名青年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刘大先
著名青年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刘大先认为 , 作家和历史对话 , 要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 。 他认为与历史对话要有历史意识的自觉 , 作家只有服务好当下的生活 , 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历史 , 这是历史之于作家的意义 。 对于大众来说 , 历史不仅仅是给我们一个认知的功能 , 它也有教育的功能 , 从根本上牵动我们的情感 , 让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 。
作家笔下折射出复杂的时代
北京作家群体有着老中青兼备的完整的人才梯队 , 有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题材多元、开掘全面、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基调等诸多优秀传统 。 深厚的传统也为创作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近年来 , 一大批北京作家能够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重新审视现实和历史 , 大胆拓宽作品的题材范围 , 丰富表现手段 , 且把求新建立在追求思想深度、厚度的基础上完成 , 以稳扎稳打的态度实践着艺术创新 , 在叙事上有了更独特的探索 , 对当下经验也有了更成熟的书写 。
传承是为了突破 , 突破意味着最有生命力的传承 。 新时代的北京作家和北京文学把握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的脉搏 , 着笔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 将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为深刻的思想 , 抵达新的高度 。
陈福|文学如何观照历史、折射现实?几代北京作家就此深聊了一番
文章图片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邱华栋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邱华栋认为 , 小说写作一部分是对历史展开甜蜜的想象 , 另一部分则是与生命共时空的写作 。 这其中 , 作家要具备把生活经验、生活感受转化成文学写作的能力 。 城市文学的未来无比广阔、它是作家要特别重视的写作方向和写作空间 , 而当下 , 对于作家而言 , 在伟大城市生活 , 就要建立和城市的关系 , “找到和城市的关系 , 就能找到和时代共振的关系 。 ”
陈福|文学如何观照历史、折射现实?几代北京作家就此深聊了一番
文章图片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鲁迅文学奖得主何向阳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鲁迅文学奖得主何向阳详细梳理了北京文学和北京作家的发展谱系 。 她认为 , 北京文学已经进入五代作家的新时代 , 北京文化中的包容性成就了北京文学独有的平民精神 。 从老舍《骆驼祥子》的祥子 , 到陈建功《鬈毛》中的鬈毛 , 再到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张大民 , 以及铁凝《永远有多远》里的白大省 , 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里的陈金芳 。 她认为 , 北京文学的包容性、平民精神在一代代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