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作家梁鸿,对故乡的“背叛”是一种必然

2019年5月的“吕梁文学季”上,莫言、余华、梁鸿、苏童、阿来等作家悉数亮相。此前,鲜有机会能把这几十位文学家聚到一起。这次“攒局”的人是贾樟柯,他邀请作家们来到自己的故乡贾家庄,以对话的形式,分享乡村经验,也回溯有关故土的文化与历史。
此次文学季中的精彩言论,被贾樟柯以一系列快剪镜头的方式,留存在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当中。去年年初,这部纪录片在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特别展映单元上映。2021年9月19日,历经一年的筹备,人们终于得以在国内的银幕上看到这部讨论城市与乡村、文学与现实的影片。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海报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共分为18个章节,主要讲述马烽、贾平凹、余华与梁鸿这四位作家的文学与心路历程。除了已故的马烽,其余几位作家均重返故乡。在镜头前,他们由个体经验出发,讲述家庭与乡村的故事,从中映射出国家与社会的变迁。
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贾樟柯就想拍摄一部关于中国作家的纪录片。那时,他刚刚拍完《东》和《无用》这两部以艺术家为主角的影片。他说:“作为一个读者,我一直对那些即使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都能用笔为我们带来这个世界最新消息的作家心存敬意。”
故乡#作家梁鸿,对故乡的“背叛”是一种必然
文章插图

早在十几年前,贾樟柯就想拍摄一部关于中国作家的纪录片。/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几年以后,贾樟柯敏锐地意识到,中国的作家正逐渐“反向流动”。生活在城市中的他们将注意力放到更小的场域,集中从乡村这个基层社会展开书写,捕捉时代的细枝末节。贾樟柯认为,可以把农村当作视点,去理解当代中国。于是,便有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这是他的“艺术家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同样延续了他心目中对“精神肖像”的描绘。
电影让人拥有双重视野
最初接到贾樟柯的邀约时,梁鸿并不清楚这会是一次大体量的采访。在受访的过程中,她渐渐发现,导演的准备充分而细致。“他找了很多我童年和少年时期的资料,所以在影片里,我才能谈出那些久远的记忆中的故事。”
故乡#作家梁鸿,对故乡的“背叛”是一种必然
文章插图

作家梁鸿。/受访者供图
影片当中,梁鸿并没有直接谈论故乡梁庄,她的讲述主要聚焦在父母、姐妹以及儿子等人的生活层面。但在她的家庭变化中,观众却能洞见这个村庄在每个时期的不同之处。平时回梁庄,梁鸿处在一种很自在的状态。包括这十年间她回乡为写自己的非虚构作品进行采访,她都与家人和朋友待在一起,聊天、吃饭,和年少时没什么区别。
但这一回,她的感受全然不同。贾樟柯导演与摄像团队的出现,也让梁鸿以旁观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村庄,“像一个反省的过程,我觉得河流是陌生的,包括看家里的房子也会觉得有些破,想提前修葺一下”。
故乡#作家梁鸿,对故乡的“背叛”是一种必然
文章插图

贾樟柯导演与摄像团队的出现,也让梁鸿以旁观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村庄。/电影《一直游到湖水变蓝》
梁鸿说:“贾导的沉浸式拍法,让我有了双重视野。”而这种视野也给予她更多的思考空间。一方面,出于情怀,她希望老屋、河流都能变回记忆当中的样子;另一方面,她又不得不接受影像所定格的现在。在她看来,这是一种遗憾,“但同时这就是生活本身,生活就是如此,会有很多遗憾”。
十几年前,梁鸿时常往返于北京与梁庄。回乡时,她在父亲与姐妹的陪伴下,观察与走访各色乡民。她把那些沉重的个体的命运故事逐一记录在笔记本里,回到北京后,她在任教之余,把那些真实的故事经由文学式书写,写成《出梁庄记》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