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东:文旅勃兴描绘齐鲁新画卷

【文化|山东:文旅勃兴描绘齐鲁新画卷】一笔勾出牡丹花的轮廓、一笔填上艳丽的色彩、又一笔把颜色洇出浓淡明暗……在山东菏泽巨野县洪庙村农民书画基地 , 46岁的王善花三支画笔轮番上阵 , 在画纸上“绽放”出朵朵牡丹花 。 这一笔又一笔 , 涌动着文化生命力 , 更让身患残疾的王善花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 。
近年来 , 山东积极发掘深厚资源 , 既让优秀传统文化老树发新芽 , 更令现代文化产业雏凤鸣清声 。
“画一幅牡丹图 , 能挣四五百元 。 一个星期差不多能画一幅 , 还不耽误家里的活儿 。 ”王善花2014年才开始学画 , 她拜当地本土画师为师 , 从勾线条、描小样、打底稿的基本功开始练起 , 慢慢可以临摹成品 , 再然后自由发挥 。 如今这位农家妇女靠画画 , 一年就能挣到3万元 。
巨野县 , 是中国农民绘画之乡 , 同时还被中国工笔画学会命名为中国工笔画之乡 。 在这里 , 绘画产业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紧紧相连 , 孕育出多家农民画基地 。 许多像王善花一样的人 , 被培养为能自食其力的职业画工 。
文化|山东:文旅勃兴描绘齐鲁新画卷
文章图片

3月20日 , 在巨野县麒麟镇洪庙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 , 工作人员在绘制工笔牡丹画 。 (新华社采访人员郭绪雷摄)
而巨野往东300多公里外的青州市 , 比王善花年长4岁的马秀花也是一位农民画家 。 她画的不再是双钩、平涂、分染的工笔牡丹图 , 而是色彩更为活泼、内容极具乡土气息的农民画 。
今年的农民丰收节 , 马秀花创作了一幅《欢歌》 。 画幅上 , 是果实颗粒饱满的玉米 , 是被沉甸甸谷穗压弯腰的高粱 , 是天空中高兴得张开嘴的飞鸟 。 奔放的大红与昂扬的金黄 , 在画上冲撞着、交融着 , 像一首丰收的欢歌 。
目前 , 青州市农民画协会会员数超2000人 , 年创作一万余幅 , 年书画商品交易额约4000万元 。 巨野县有1个农民绘画培训基地 , 4个绘画专业镇 , 50多个专业村 , 1000余个专业户 , 并在全国建立了600多个销售网点 , 每年销售书画作品120余万幅 , 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亿元 。
回想起不久前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 , 孔府印阁销售经理孔超不由得感慨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半天时间 , 销售额就达到两三千元 。 作为从业者 , 我们时刻都感受到老百姓对传统文化越来越喜爱 。 ”
孔府印阁 , 是曲阜一家老牌印章雕刻企业 。 在博览会上 , 孔超带来了数百件篆刻作品 , 既有传统的玉石印章 , 还有满足年轻人个性化需求的彩绘铜印 。 他们还现场篆刻定制印章 , 展柜前总是人头攒动 。
文化|山东:文旅勃兴描绘齐鲁新画卷
文章图片

4月16日 , 在潍坊市杨家埠村 ,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红卫正在扎制风筝骨架 。 (新华社采访人员朱峥摄)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中 , 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郓城水浒好汉城 , “感受”英雄好汉快意恩仇;在淄博聊斋城景区 , 体味“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在台儿庄古城 , 追忆当年炮火连天抗日血战……依托深厚的底蕴 , 山东文化旅游产业正重焕勃勃生机 。
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正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更蓬勃的力量 。 今年上半年 , 山东已累计发放文旅产业贷款534亿元 , 贷款余额1719亿元 , 同比增长5.3% 。 近几年 , 以重点项目为抓手 , 山东省在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成效明显 , 夯实了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