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考古百年 实证中华文明5000多年连绵不绝( 二 )


事实上,当安特生发现仰韶文化之后,他也一度提出了中国史前文化“西来说”。中国考古学者通过大量发掘,尤其是距今9000年到7000年的裴李岗文化、北辛文化、河姆渡文化等的发现,证明了中国史前文化是本土起源。到了2002年,我国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辽宁牛河梁、河南双槐树、湖北石家河、安徽凌家滩、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等一大批遗址的发现,反映了各地区早期文明形成时期的状态。
在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考古人员近年浮选出炭化粟粒,这些距今1万年左右的粟为世界最早;此外,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也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黍。在浙江、湖南等地,发现的水稻田遗址最早可达距今万年。陈星灿表示,这些考古发现表明,至少在距今8000年前后,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经济格局,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江西仙人洞等遗址发现了9000年前的彩陶、河南贾湖发现了9000年前的骨笛等,则反映了早期中华史前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
在距今5300年前后,良渚文明在长江流域崛起。这里拥有发达的稻作农业,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和陶器,发现了宫城等结构。尤其是城外多条水坝组成的大型水利工程,说明良渚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或者已经进入文明社会。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纳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主流学术界广泛认可。
不只是良渚,“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流域,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西辽河流域都在当时启动了文明化进程,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成阶段。”陈星灿说。
仰韶文化,距今7000至5000年左右。202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在河南巩义河洛镇发现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双槐树遗址。这处遗址发现了三重环壕、瓮城结构的双重围墙、大型中心居址以及北斗九星遗迹等,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等专家将其命名为“河洛古国”,并认为这里可能是黄帝时期的都邑。
山西陶寺遗址发现了距今4300年左右中国第三大的古城、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比较完整的礼乐制度等,“结合历史文献对尧的记载,这处都邑性遗址,极可能就是尧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陶寺考古队领队高江涛表示。
几乎在同一时期,全国各地区文明竞相发展。成都平原出现了宝墩古城,陕西石峁则是同时代中国第二大城址……中华版图上,文明恰如满天星斗。
丰富历史时期的灿烂图景
百年考古实践,不仅完全重建了中国史前史,也极大丰富和完善了有文献以来的历史时代历史。
【 中国历史@考古百年 实证中华文明5000多年连绵不绝】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然而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之前,就连商朝的历史也得不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那时,人们对商朝的认知,仅仅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寥寥3000多字的记载。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被称为“龙骨”的中药里发现了特别符号,这便是甲骨文。1908年,甲骨文学家罗振玉查明这些甲骨来自河南安阳小屯村,并通过考索辨明,安阳小屯村即为“武乙之墟”,安阳殷墟遗址从此为世人所知。1928年,中国第一代考古人董作宾在殷墟挥出第一锹。此后10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永等人持续在殷墟发掘,初步确认了安阳小屯村一带为商代晚期都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墟博物馆副馆长岳占伟介绍,“90多年来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不仅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考古人员还在此发现了商王武丁第一任妻子妇好之墓,搞清楚了殷墟作为商朝都城的基本格局,并通过考古证明安阳北郊的洹北商城,可能是商王盘庚迁殷以前的另一个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