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罗翔的忧虑( 二 )


一切的表述或描述都是基于语言 , 由于语言的用途而分类为普通和专用 。 既然法学由于学科语言的专用而使普通民众产生疏离 , 那反之 , 用日常用语即可得到解决 。 当下流行的那句影视台词“说人话” , 既反映了影视剧普遍存在的书面语和口头表达的剧实倒挂差异 , 又反映了普通民众对内容亲切度的接受敏感 , 同样 , 法学传播在罗翔现象中的巨大效应 , 实质上就是形式转变 , 就是那句俗话“一样话百样说” 。
口头表达和书面语念白是完全不同的 , 后者的最大化就是朗读 , 显然无论文字还是朗读 , 该不懂的还是不懂 , 该和实际有距离还是有距离 , 而口头表达则由于心理习惯会尽可能的接近日常 。 从这个角度而言 , 罗翔是一台出色的刑法学术语解释机 。
既破解了术语之困 , 又兼以刑法哲学为底 , 所以罗翔的课就具备了独一无二的色彩而引人入胜 。 在新出版的《刑法罗盘》一书中 , 罗翔引用了洛克的一句话 , “政府不过是一种必要的恶 , 其功能仅在于维护一个公道的秩序……”这种话虽然是引用 , 但这种表述使大众耳目一新 , 不以为忤而私心大快——原因就在于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法律是暴力公器 , 而这种表述是在一般读物和言论中见不到的 , 相当于在出其不意的地方开了一扇窗 , 有雪夜围炉读禁书的快感 。 禁书是小众的 , 是被禁止的 , 读禁书能满足人性中窥伺欲 , 而罗翔的刑法司考课是公开的 , 是堂堂正正的 , 又经常能尝到读禁书的滋味 , 何乐而不为?
当然 , 警句式的提点远不是全部 。 当前全球疫情兼经济下行 , 各类谣言及配套的“不信谣不传谣”蜂起 , 那何谓谣言呢?罗翔征引了古今中外的论点 , “谣言之“谣”字 , 本意是歌谣 。 《韩诗》解释‘有章曲曰歌 , 无章曲曰谣’……‘谣言‘的另一种解释是民间流传的针砭时弊的歌谣和谚语……事实上 , 有些谣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事实的真相 , 诚如法国学者勒莫所言:谣言是对失衡或社会不安状况的一种反应 。 ”
禁书|罗翔的忧虑
文章图片

法律是人制定的法律 , 人的有限性也决定了法律的有限性

在《刑法学讲义》一书的序言中 , 罗翔引用了三个锦囊的故事 , 作为自己和读者的明志共勉:
有人曾经问智者 , 智慧是什么?智者给了他三个锦囊 , 说这里有三种智慧 , 涵盖了人生中一切智慧的精华 。 第一个锦囊中写着谦卑 。 第二个锦囊中写着谦卑 。 第三个锦囊中还写着谦卑 。
这是对知识极度渴求的态度 。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即使凭我们朴素的情感 , 也知道这个海的大 , 来源于二:一是容积大 , 二是地势低 , 缺一不可 。 知识于人正是如此 , 保持谦卑故能成其低 , 百川乃得汇入 , 变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一个人的知识容积有大小 , 但只要保持谦卑 , 就是一个能学习的人、一个有学习智慧的人、一个配有知识的人 。 一个杯子 , 不满可以注水 , 满了注水也留不住 。
从常识而言 , 人的知识如同一个小球 , 它的边界就是认识的边界 , 通过学习知识积累 , 小球从乒乓球变成足球 , 乃至月球、地球 , 根据上述假设 , 它的边界即未知领域越来越大 , 乒乓球的时候以为世界不过如此 , 而变成地球的时候 , 对世界的认知就几乎绝望……怎么会有尽头呢?这就是知识谦卑原理 。 而罗翔很敏锐的注意到 , 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 , 学者很容易变得傲慢以致忽略自己内心的邪恶与有限 , 于是他在授课和著述中 , 始终保持着这种敏锐和警惕——从对知识力和学术权力的警惕 , 扩展到了对权力的警惕 , 而对权力的警惕正是法治的要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