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斗彩莲花杯,收藏价值极高,深受藏家青睐

斗彩|斗彩莲花杯,收藏价值极高,深受藏家青睐

文章图片

斗彩|斗彩莲花杯,收藏价值极高,深受藏家青睐

文章图片

斗彩|斗彩莲花杯,收藏价值极高,深受藏家青睐

斗彩亦称斗彩 , 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 , 萌发于明朝宣德时期 , 成长于正统时期 , 成熟于成化时期 , 图案完全采用双钩填彩 , 成熟的斗彩瓷器烧于成化晚期 。 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评价“本朝以宣(德)成(化)二窑为佳 , 宣窑以青花胜 , 成窑以五彩” , 这里的五彩指的就是斗彩 。 明人程哲在《蓉槎蠡说》中品评明代瓷器有:“在胜朝则有永、宣、成、弘、正、嘉、万官窑 , 其品之高下 , 首成 , 次宣 , 次永 , 次嘉……”同样把成化瓷器推为明代瓷器之冠 , 而作为“成窑上品”的斗彩更是声誉极重 。 成化瓷器造型多俊秀端庄 , 体多小巧轻薄 , 以小件居多 , 常见为小杯、盅、碟、碗和盘等 , 故有所谓“成化无大器”之说 。

台湾乔先生旧藏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 斗彩瓷空前发展 ,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了许多新的突破 , 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 , 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 。 康熙时期工艺有所改进 , 以洋红取代了矾红 , 还创造性地发明了斗彩加暗花、酒蓝地斗彩、黄地斗彩等 , 显得更加明快艳丽 。 雍正时期 , 斗彩工艺高度发展 , 其突出成就之一是用粉彩和青花相结合 , 并出现了胭脂红、草绿、洋黄等多种色调 。 另一突出成就是成功仿制了成化斗彩 , 有的几乎可以乱真 。 到了乾隆时期 , 绘制工艺更加精细 , 如此对水盂所绘缠枝莲纹 , 正为清乾隆时期斗彩器装饰之精粹 。

台湾乔先生旧藏

此杯撇口 , 深腹 , 瘦底 , 圈足 。 釉色青中泛灰 。 杯外壁绘两组斗彩山石花草 , 间以夏日红荷或覆黄彩 , 或覆红彩 。 杯外底青花双方栏内署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 。 雍正斗彩杯造型有数种 , 此为其中之一 。 瓷杯造型轻灵秀巧 , 胎体薄如蝉翼 , 从内壁可清晰映见外壁花纹 。 画面布局疏密有致 , 色彩清新典雅 , 体现出画工高超的画技和艺术修养 。
斗彩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的瑰宝 , 已经达到中国瓷器制造的极致 , 故古玩界评价瓷器时常说“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 雍正斗彩瓷器特点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协调融合 , 争奇斗艳 , 优美绝伦 , 确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瑰宝 。

台湾乔先生旧藏

古人常言“十件青花不比一件五彩 , 十件五彩不比一件斗彩” 。 此类特殊品种 , 即为御贡瓷器 , 是御窑厂专门烧造给皇帝享用之瓷器 。 满清前身女真部在明末时尚不能制瓷 。 后金天命六年(1621) , 清太祖努尔哈赤统率八旗军刚攻下辽东 , 有辽南海州析木乡汉人归降 , 献上当地所烧造的绿色瓷器 , 令努尔哈赤大喜过望 。 满清入关后 , 很快陷于中原传统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 , 其对各类传世艺术品的仰慕 , 也很快得到实现 。 除在紫禁城内设立各类用器的厂、作外 , 还在京城、圆明园等处设有其他御用器物的生产工厂 , 其后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瓷器御窑等 。 不仅如此 , 康、雍、乾诸帝还深深投入到各式御用器物的设计、制造过程 , 无论是画样修改、材料选择 , 还是器物大小、器型调整、彩色变换、装饰纹样等等 , 他们经常参与其中 , 具体事例在清宫档案文献中屡见不鲜 , 最终形成了清宫各类御用器物的大批量生产 , 为当时和后世留下无数珍贵典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