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女权教母”波伏娃:与萨特保持开发性关系,爱情不是女人的全部( 二 )
本文图片
除了自己的亲妈 , 还有一个女人对波伏瓦影响也极大 , 那就是好闺蜜扎扎 。
扎扎是个聪明美丽的富家千金 。 她和波伏娃朝夕相伴、学习也都很好 , 一起考上了索邦大学 。 可没成想 , 扎扎大学上到一半 , 就被迫退学了 。 为什么呢?原来扎扎的父母发现女儿偷偷地谈恋爱 , 对象还是一个私生子 , 这对信仰天主教的扎扎父母来说 , 简直是大逆不道 。
为了不让扎扎继续恋爱 , 他们让扎扎退学了 , 一会儿把她软禁在家中 , 一会儿把她送到德国去 。 扎扎的母亲还偷偷地和男方谈话 , 让他离开扎扎 。 几经折腾以后 , 扎扎绝望了 , 她积郁成疾 , 突然高烧不退 , 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 。
扎扎的死给了波伏瓦巨大的打击 。 波伏瓦一直觉得扎扎非常优秀 , 如果不死 , 会有很光明的未来 。 但她就这么死了 。 这件事让她意识到 , 女人一旦被婚姻和礼数束缚 , 那么她的生命将会是何等的脆弱 。
本文图片
波伏瓦把这些观察 , 在日后凝结成了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第二性》 。 在这本书以前 , 还没有什么人系统地描写女人的处境 。 书中的思想复杂深刻 , 但其要旨可以被归为两个问题:
第一 , 什么是女人?波伏瓦的答案是:“女人是男人所不是的” 。比如我们听到“司机” , 第一反应就是一个男司机 。 而如果一个女人开车 , 就得特地说是“女司机” 。 在圣经里 , 夏娃是用亚当的边角料——肋骨做的 。 在男权社会里 , 女人也像是那条多余的肋骨一样 , 一切标准都是男人制定的 。
第二 , 女人为什么会成为“女人”?波伏瓦的答案是:“女人不是天生的 , 而是后天成为的 。 ”波伏瓦的妈妈 , 是在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和法国社会中熏陶出来的;波伏瓦的好友扎扎 , 也是被封建礼数压抑了个性才抑郁而死的 。 这些都是社会结构对个人的压抑 。
从母亲、好友的生命历程中 , 波伏瓦看到 , 女人要超越“第二性” , 必须要看到自己是如何成长为自己的 , 并在认识的过程中解放自己 , 才能实现对性别的超越 。
3.令人津津乐道的多角关系
17岁那年 , 波伏瓦考上了法国的索邦大学 。 这里附近有很多大学 , 用现在的话讲 , 就像一个高教园区 , 学生们也经常会跨校交流 , 结成学习小组 。 波伏瓦就是在学习小组中认识了萨特 。
萨特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读书 , 是远近闻名的高材生 。 两个人棋逢对手、惺惺相惜 , 从哲学到人生 , 无话不谈 , 就连参加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时候 , 也像约好了似的 , 一个第一 , 一个第二 。 慢慢地 , 爱情就这样发生了 , 只不过他们的情感关系 , 似乎格外别致 。 其中最别致、最让人津津乐道的 , 莫过于那个著名的“爱情契约” 。
本文图片
萨特是个男人 , 在巴黎学术圈的名声也比波伏瓦大 , 还一直有个远大的理想:成为伟大的作家 。 他认为 , 要当大作家 , 就要保持单身 , 方便体验生活 。 那这么一来 , 他的个人志向就和爱情有了冲突 。
于是 , 他就提出约法三章 。 首先 , 两人永远是彼此的灵魂伴侣 , 但同时 , 他们也可以有各自的情人 , 互不干涉 。 波伏瓦接受了这个契约 。
另外 , 感情生活从来不是波伏瓦的全部 。 从她的日记里 , 我们可以看到 , 她要求自己每天读书四个小时、写作四个小时 , 等等 。 比起谈恋爱 , 她还是会花更多时间独自做学术、思考哲学问题 , 积攒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德寿宫$访杭州南宋德寿宫复原设计师:最难的是细节
- 苏轼|西湖记想苏东坡
- 穿衣搭配|白色连衣裙搭配黑色西装外套,舒适耐看,职场气质十足
- 物品@这三种东西不能捡回家,老祖宗的劝告有道理吗?是哪三种东西?
- 老城镇@德州入选21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 广西|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 乌巢禅师&菩提祖师、乌巢禅师、镇元子,西游三大隐仙,谁更厉害?答案意外
- 苏东坡#西湖记想苏东坡
- 墨香铜臭$墨香太爱主角不愿他们跌落道德制高点?笔下人物没有完美只有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