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女权教母”波伏娃:与萨特保持开发性关系,爱情不是女人的全部( 四 )


在最艰难的时刻仍不放弃对智识的追求 , 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和思想 , 堪称是一场内心的硬仗 。 而更令人佩服的是 , 波伏瓦打赢了 。
5.在成见与偏见中苦苦反击
二战结束以后 , 波伏瓦的两篇小说顺利发表 , 在巴黎的作家圈子里初露锋芒 。 与此同时 ,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也早一步出版 。
战后的社会 , 充满了怀疑、空虚 , 和意义的丧失 , 而他俩的书都和存在主义哲学有关 , 恰好对上了大众的胃口 。 一时间 , 法国的杂志报纸上 , 到处都是萨特和波伏瓦的名字 。 他俩还合办了一个名叫《摩登时代》的杂志 , 用来宣传他们的存在主义思想 。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权教母”波伏娃:与萨特保持开发性关系,爱情不是女人的全部
本文图片

但是 , 尽管波伏瓦的声望触底反弹 , 她还是无法逃离大众的审视和偏见 。 这些偏见 , 又被她的女性身份放大和激化 。 其中 , 大家最怀疑的 , 就是波伏瓦的个人能力 , 觉得她就是一个抱着萨特的金大腿 。
当时的法国媒体 , 喜欢把波伏瓦叫做“萨特的圣母” 。 圣母这个词 , 哪怕在西方的文化语境里面 , 也是明褒暗贬 。 为什么呢?很多神学家说了 , 圣母是人类服从性的代表 。 她是生了耶稣不错 , 但她之所以能生下耶稣 , 完全是因为她虔诚祈祷、完全服从于主 。
所以说 , 媒体把波伏瓦形容成萨特的圣母 , 其实就是在挖苦 , 说波伏瓦就是一个“萨特主义者” , 没把她的思想独立看待 。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权教母”波伏娃:与萨特保持开发性关系,爱情不是女人的全部
本文图片

等到《第二性》一出版 , 宣扬女权的波伏瓦就成了各路评论家们的活靶子 。 说波伏瓦就是把自己混乱的私生活代入到写作之中 , 说她就是一个“怨天尤人、自卑厌世、焦躁易怒的疯子” 。
还有不少人继续把《第二性》和萨特相捆绑 , 说这是萨特的构想 , 波伏瓦是受到萨特的启发和建议才写出了这本书 。
面对潮水一般涌来的诽谤和辱骂 , 波伏瓦展现出了勇敢又强大的一面 。 面对别人的猜忌、怀疑和谩骂 , 她没有忙着 , 而是从容不迫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 五年过去 , 她磨出了又一部小说 , 《名士风流》 。
《名士风流》竟然得到了一致好评 。 1954年 , 波伏瓦获得了“龚古尔奖” , 这也是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奖 , 给当年质疑她的黑子们一记最响亮的耳光 。
就这样 , 波伏瓦经历盛名、又经历嘲讽 , 越活越通透、越活越有魅力 。 就算到了老年 , 她仍然活出了一种独属于自己的节奏和风采 。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权教母”波伏娃:与萨特保持开发性关系,爱情不是女人的全部
本文图片

在上了年纪以后 , 她认识到了自己的影响力 , 开始尝试引领一些社会运动 。
首先一个当然是女权运动 。 波伏瓦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 , 希望用自己的人生经历 , 鼓励其他女性开眼看世界 , 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 在回忆录出版以后 , 她收到了很多女性读者的来信 , 为此 , 她每天专门划出一小时的时间来写读者回信 。 对于一些特别想要走上文学道路的女性 , 波伏瓦甚至还会安排亲自见面 。
正是通过这些读者来信 , 波伏瓦认识到 , 在女权方面 , 她不止可以出版作品 , 还可以做很多实事儿 。 于是 , 她发起了“选择”运动 , 关注堕胎问题、要求女性的生育权 , 除此之外 , 她还做了不少关于性别的社会调查 , 关注女性面临的家庭和事业冲突 。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权教母”波伏娃:与萨特保持开发性关系,爱情不是女人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