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女权教母”波伏娃:与萨特保持开发性关系,爱情不是女人的全部( 三 )


甚至 , 早在萨特提出来要搞什么“爱情契约”之前 , 波伏瓦就已经在思考:她对萨特的爱 , 和对其他男人的爱 , 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她该如何平衡对不同的人的爱呢?她的结论是 , “要把每一个情人当做唯一去爱” , 全身心地投入每一段感情 。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权教母”波伏娃:与萨特保持开发性关系,爱情不是女人的全部
本文图片

只可惜 , 这个看起来“两全其美“的契约 ,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 伤害了不少人 。 比如 , 波伏瓦曾经把自己的一个女学生带入和萨特的关系中 , 之后又意外地爱上了这个女学生后来的未婚夫 , 结果把几个人的关系搞得一团糟 。 后来 , 他们甚至有了个共同的情人 , 两人为此争风吃醋 , 不是萨特嫉妒波伏瓦 , 就是波伏瓦受不了萨特 。
作为哲学天才 , 作为总是最受瞩目的那一群人 , 年轻的波伏瓦从来没见识过生活的毒打 , 才敢追求所谓极致的自由 , 玩这种危险的爱情游戏 。 但在经历过二战、认识到世界的参差以后 , 波伏瓦又一次成长了 , 她学会直面内心的情感、承担起亲密关系的责任来 , 也对于“爱情契约”中自己的位置有了更多的思考 。
4.内心的战争与外界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 , 波伏瓦正是而立之年 , 无拘无束的自由时期结束了 , 取而代之的是混乱与危险的战争时期 。 在战争爆发之后 , 萨特决定上前线参战 , 两个人终于暂停了混乱的感情冲突 。 而这个时候的波伏瓦 , 生活也充满了动荡 , 不但要在炮火连天中保住自己的小命 , 还要直面内心的妖魔 , 重塑自己对哲学和爱情的认识 。
波伏瓦住在巴黎 , 是法国的首都 , 成天都有轰炸机飞过 , 爆炸声和警报声到处都是 。 这种紧张的战时状态 , 让波伏瓦天天都在为萨特的性命担忧 , 也让她开始更加关注政治问题 。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权教母”波伏娃:与萨特保持开发性关系,爱情不是女人的全部
本文图片

在过去 , 波伏瓦认为现实政治并不重要 。 一个哲学家就应该保持纯粹的理性、冷静地旁观世界的变化 。 可是现在 , 她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在这世上的普通人 , 对于就在身边的战争 , 无法做到无动于衷 。
慢慢地 , 她树立起了反对战争的基本态度 。 但是 , 尽管如此 , 因为生活所迫 , 波伏瓦还是做了一些违心的事 。
有个家长一直看不惯波伏瓦的做派 , 觉得她太放荡 , 引诱自己的女儿走向堕落 。 趁着新政府建立 , 这位家长就写了一封举报信 , 说波伏瓦明目张胆地当情妇 , 上课教授同性恋文学 , 还拉皮条 , 把自己的女学生介绍给其他男人 。
就这样 , 波伏瓦被吊销了教师资格证 , 丢了工作 。 为了维持生计 , 她不得不拉下脸 , 去给维希政府的电台写稿子 。 要知道 , 那会儿的维希政府 , 就相当于抗战时候的伪政府 。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权教母”波伏娃:与萨特保持开发性关系,爱情不是女人的全部
本文图片

本来 , 无论波伏瓦的私生活再怎么混乱 , 至少她的学术品格还是无可指摘的 。 可以说 , 战时的波伏瓦迎来了人生中的最低谷 , 一步错 , 步步错 。 个人声望跌到最低 , 收入也十分微薄 , 平时没有什么社交活动 , 深居简出 。 但就在这最艰难的时刻 , 波伏瓦仍然在展现着她自律、天才的一面 。
在炮火声和舆论的骂声中 , 波伏瓦潜心阅读名家作品、坚持写作 , 什么时间写作、读书、和人约会 , 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 雷打不动 。 甚至她的情人都抱怨 , 说她就像个上了发条的闹钟 。 就这样 , 在二战时期 , 她竟然还完成了两部小说 , 《女宾》和《他人的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