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从投简历到终面,我一个真人也没见到( 二 )


不过 , 刷题也有不起作用的时候 。 在一次快消类企业的笔试中 , 王楚的手机屏幕上不断闪现过数字 , 等她反应过来 , 数字已经消失 , 而她被要求标注出数字出现的顺序 。

管道题也是游戏化测评(Game Based Assessment)的一类 。 官方给出的范例是:第一行的图形位置根据第二行的代码转化变成第三行图形位置 。 图源:GBA游戏化测评
“有时候觉得自己很蠢 , 上了这么多年学 , 连这种像小学奥数的题都做不好 。 ”985硕士生王楚总自称做题家 , 但她参加了20多个企业的笔试 , 最后通过的只有6家 。
“这些题跟我投递的岗位到底有什么关系?”感到挫败的同时 , 王楚也有些疑惑 。
其实 , 笔试的内容可能并不重要 , 企业只是需要一种方法来“刷人”而已 。 某大型时装公司集团校招负责人安森所在的部门 , 每年秋招季都会收到几万份简历 , 整体的过筛比是100:1 ,
“在简历基数过大的情况下 , 笔试是快速且有效筛选人才的方法之一 。 ”
有些笔试更像是考察应届生是否愿意为这家公司付出时间 。 在欧洲念商科硕士的查理见过一家制造类企业的笔试:“它要求我女朋友用手在草稿纸上写一篇议论文 , 然后扫描上传 。 ”
题目的意义不在于所投递的岗位与试题的关联性 , 而是一种服从性测试:“当你会花时间找纸、笔 , 花40分钟写好再上传 , 已经能够非常好地证明你的服从性了 。 ”
最后 , 查理的女朋友放弃了这次笔试 。
“请举例说明 , 你如何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 , 并起到领导者作用”
与笔试题同时发送的心理测评 , 同样是初筛器的一部分 。 每个秋招人都经受过反复做同一份心理测评的折磨 。 做得多了 , 他们也就知道该如何迎合出题者 , 选出他们想要的答案 。
有的应届生决定在心理测评中伪装成“奋斗者” , 以使自己更符合岗位标准 。 这时 , 测评原有的参考意义已经减弱 , 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筛选 。
在一位入职快消公司多年的从业人员看来 , 性格测评本来的目的是看应聘者的性格与公司文化是否匹配 , 但现在看的却是应聘者是否愿意“苟”着自己 , 装出一副匹配的样子 。
“连装都不愿意装的人 , 就会被筛选出去 。 ”
相比国内企业 , 快消类外企和咨询公司的心理测评往往更为隐蔽 。 在这类被称作游戏化测评的系统中 , 有一次 , 王楚被系统任命为农场投资人 , 需要与不同的小动物交换货币;有时候她的面前会出现一堆鱼篓 , 作为渔夫 , 她得把标有不同数字的鱼扔进鱼篓 , 超过了某个数值 , 鱼篓就会破掉 。 据网上的“笔经”说 , 这些题考察人的风险偏好与利他主义 。

图/GBA游戏化测评
对像王楚一样的应届生而言 , 风险偏好、利他主义 , 都属于一个全然陌生的评价系统 。 在秋招流水线上 , 学习成绩、奖学金、论文水平 , 以往熟悉的评价标准部分失灵 , 取而代之的是沟通能力、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 。
“请举例说明 , 你如何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 , 并起到领导者作用 。 ”
这是经典的“宝洁八大问”之一 , 也已经成为几乎所有行业秋招中的标杆问题 , 网络上有无数基于这八个问题产生的问题分支与分析解读 。 应届生们需要把自己的过往经历拆开揉碎 , 变成一个个符合问题导向的案例 , 并按照STAR法则(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拆分好进行回答 , 通过案例证明自己的能力 。
对大部分应届生而言 , 能讲述的案例并不多 , 往往只有“我在校学生会担任干事”以及“我努力通过了英语六级”等等 。 用康升的话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