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大侠远行 江湖不远 | 纪念金庸逝世三周年( 二 )


金庸先生!大侠远行 江湖不远 | 纪念金庸逝世三周年
文章插图
少年金庸
金庸先生!大侠远行 江湖不远 | 纪念金庸逝世三周年
文章插图
1954年5月14日,金庸在长城电影公司摄影棚为夏梦讲解《不要离开我》剧本。(出版社供图)
金庸先生!大侠远行 江湖不远 | 纪念金庸逝世三周年
文章插图
1976年无线电视剧《书剑恩仇录》摄制组合影。后排左四至六,为郑少秋、汪明荃、金庸。(出版社供图)
金庸先生!大侠远行 江湖不远 | 纪念金庸逝世三周年
文章插图
金庸以“姚馥兰”这一女性化的笔名,在《新晚报》开辟的“馥兰影话”专栏。(赵跃利提供)
《金庸年谱简编》:目前最为翔实的金庸生平故事
在2012年出版《金庸识小录》中,严晓星附录有“金庸年谱简编”。出版后,又有关于金庸生平的新材料大量出现,严晓星曾面询金庸,寻访其故交,在此基础上披沙拣金,扩充四倍,更有关于金庸珍贵图片数十张展现,从而形成了目前最为翔实的金庸的生平故事。
和笔下的风起云涌相比,金庸终其一生都没书写过自己。他眼中的自传只有两种:一种全是谎话,一种实话实说。金庸曾回说:“把自己做过的事情都告诉别人,这对我有什么好处?”但现在,斯人已逝,因其对整个华人界的巨大影响,读者想要更深了解他,《金庸年谱简编》就是其中一个好选择。严晓星是江苏南通人,著有《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金庸识小录》、《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等,编有《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庄剑丞古琴文稿》等,主编《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稿钞校本》、《掌故》丛刊、《现代琴学丛刊》等。值得注意的是,严晓星编著的《金庸年谱简编》不注出处,不作考订,只限于最扼要地交代谱主的言行和创作,在作家胡文辉看来,“在体裁上倒是更纯粹的年谱,是本来意义上的年谱——可说是回归了年谱编纂的初心。”
金庸先生!大侠远行 江湖不远 | 纪念金庸逝世三周年
文章插图
金庸与潘耀明
金庸先生!大侠远行 江湖不远 | 纪念金庸逝世三周年
文章插图
金庸写给潘耀明
金庸先生!大侠远行 江湖不远 | 纪念金庸逝世三周年
文章插图
金庸先生!大侠远行 江湖不远 | 纪念金庸逝世三周年
文章插图
办公室是近二百平方的海景书房,一排排书柜从墙脚到天花板
2021年8月,《明报月刊》总编辑、作家潘耀明的随笔集《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名家手迹背后的故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为金庸先生生前的好友、部下,潘耀明在书中收入压轴篇目正是写金庸先生。早在1990年代初,潘耀明的才气,被金庸赏识,力邀其加入其麾下,为其创办的《明报月刊》工作,担任总编辑兼总经理。金庸先生在办公室直接手书聘书给潘耀明,这份知遇之恩,让潘耀明至今感怀不已。
在之后的岁月里,潘耀明多次陪伴金庸先生出游,赏览名胜古迹,来往过从,情谊甚深。在金庸先生逝世前,曾有一阵子,一有风吹草动的消息,潘耀明就被传媒询问,并被定义为“金庸的秘书”“金庸的代言人”。对此,潘耀明给予多次否认和澄清,也无济于事。此次在自己的书中,潘耀明也再次表明,其实金庸“是我的前辈,他是仰之弥高的崇碑,我顶多可以说是‘金庸的小字辈朋友’,卑微的学生。”
自称“小字辈朋友”的潘耀明,被金庸先生很看重。很多个黄昏,金庸先生让秘书打电话给潘先生,问其如得空,可过去他的办公室聊聊。潘耀明从柴湾的明报大厦到金庸办公室所在的北角嘉华国际中心,也不过是十分钟的车程。借潘先生之眼,我们也可以“领略”到金庸的办公室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