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曹斐:不固化自我 没有落后的媒介 艺术在于塑造情感

曹斐 Sato摄
舞台|曹斐:不固化自我 没有落后的媒介 艺术在于塑造情感
文章图片

《曹斐:时代舞台》展览现场 摄影Stefen Chow
舞台|曹斐:不固化自我 没有落后的媒介 艺术在于塑造情感
文章图片

曹斐、欧宁 《三元里》(2003 , 单频录像)
文/羊城晚报采访人员 朱绍杰
图/受访者提供
今年3月 , 当代艺术家曹斐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为全面的回顾展《曹斐:时代舞台》 。 展览以“南方游戏”“都市乐园”“车间内外”和“另类实境”4个主题展开 , 对曹斐过去20多年的创作实践和艺术发展脉络进行集中呈现与梳理 , 引发了业界和观众的极大关注 。
10月2日 , 曹斐回到故乡 , 在广州四海城·艺术长廊 , 以“回到南方”为主题 , 与听众一起探讨 , 人工智能、虚拟实境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新面貌与新动向 。 活动现场还播放了曹斐团队打造的5分钟短片《无人之境》 , 讲述一位“行者”从乡村走向城市、从现实走向虚拟、从过去走向未来的故事 。
身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 , 曹斐出生于广州一个艺术之家 , 自幼受到雕塑家父亲曹崇恩及同为艺术教师的母亲廖慧兰的熏陶与培养 。 青年时代 , 曹斐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 , 在MTV流行文化和手持DV发展的影响下 , 她创作了反映当代美院学生生活的影像作品《失调257》 , 从此走上艺术道路 , 进入国际视野 , 成为活跃于国际舞台的知名中国艺术家 。
“我是一名艺术家 , 也是一个普通人 , 我所经历的时代与所有观众都是一样的 , 只是我运用艺术的手段将大家共同的时代经历展现了出来 。 ”在曹斐看来 , 这次展览并不是一场“回忆录”式的成果展 , “时代”就像包罗万象的容器 , 而展览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进行情感记忆交流的舞台 。
近年来 , 影像逐渐成为当代艺术的“当红”形式 。 在曹斐看来 , 科技是没有情感的 , 但它可以用来塑造情感 , 而这正是时代赋予当代艺术家的任务之一 。 作为影像艺术最早的探索群体一员 , 曹斐运用影像、戏剧、虚拟现实技术和装置等多元媒介 , 以超现实的表现方法 , 反映了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以及社会疾速发展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
时代与技术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 艺术与艺术家如何自处?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人员采访时 , 曹斐说:“我最近第一次读村上春树的《1973年的弹子球》 , 这部小说成书于四十年前 , 这么多年过去了 , 人类的处境、疏离和孤独从来没有改变 。 所以 , 重要的还是作者 , 以及他们留下的能震撼人类灵魂的作品 。 ”
【线下体验艺术家创建的“时代乐园”】
羊城晚报:今年在北京展出的“时代舞台”是您在国内的首次个展 , 也被认为是对您此前艺术的一次梳理和回望?
曹斐:“时代舞台”的策展人将展览分为了五个部分 , 其中一个部分叫“南方游戏” , 里面有很多作品都来自我在南方、在珠三角的生活经历和思考 , 比如2003年的作品《三元里》、2006年的《谁的乌托邦》等;而在展厅设计上 , 也体现了像工棚、茶餐厅、绿植这样的“南方符号” 。
我在和策展人讨论的时候 , 就明确提出 , 我才四十多岁 , 不能把展览做成八十岁那样的个人回顾展 。 所以展览最后没有像传统的回顾展那样有明确的时间线和既定的观展路径 , 而是任由观众自由选择与不同时间创作的作品偶遇 。 有人说这个展览无意间成为了“网红展” , 我想 , 年轻一代人大多在线上成长起来 , 但他们也需要线下体验 。 甚至有人觉得 , 它像一个由艺术家创建出来的时代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