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索铁生」|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二 )


文章插图
我与索铁生结识是在2000年,那时我们在河南博物院举办海峡两岸书画展,他受邀莅临开幕式。虽然他当时在洛阳任美协副主席,年纪又轻,但他不凡的谈吐、谦逊的态度,以及他的才情横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他的画和他这个人,都一直成为我难忘的记忆。转眼二十过去了,他的绘画又有了质的飞跃,“二十年磨一剑”,使他的艺术成就终于斐声海内外。 书画&「索铁生」|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文章插图
传统是自然搏动的文脉,在这文脉上,有着一代代人组成的一个个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驿站,成为文脉的精华。从索铁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是一位有着文化高度的画家,处处透射出优秀的传统文化氛围。20世纪后期,东西方文化的冲撞,使中国画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从观念到手法的更新,从题材到形式的拓展,都有着很大的变革。若中国画向西方靠拢,虽在中国的范围里看,似乎是一种新风格,可在世界的范围里看,便是中国画本质的削弱和消蚀。而另一方面,许多急功近利之人,以伪文人出现,以草草墨戏为时尚,朝学执笔,暮即成家,将艺术创作引向斜门末路。然索铁生在潜心习画之初,受父亲书法之影响,并以文学青年的睿识,坚持以传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始终以“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要求,进行中国的研习和创作,以求寻找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达自己心灵深处最具灵魂的一面。后又进修于天津美院,受教于孙其峰、白庚延、霍春阳等导师。从索铁生的作品中看到,他擅花鸟、兼山水,都以意笔画(或兼工写重彩)为表达方式,但又非仅仅是意笔。从其作品集中的名人评语和他的创作心得中可以看到,他认为清初“常州画派”恽寿平之“没骨”画曾于康、乾之际盛极一时,时至今日,这种工整清雅的经典式画风日渐式微,必须突破其藩篱,有所发展创造,做到“古不乖时”。为此,索铁生将“宋人大景阔远之境及清人灵动小写和俊丽没骨之妙的传统精髓熔于一炉”,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采用了以工笔为基本、以意笔为主调,结合写意手法来表现意笔画的新路。同时,他的技法又将没骨与勾勒相互融合,以达到表现对象的生动和完美,增加了没骨与勾勒、点缀的变化,增强了意笔画的抒情写意功能,走着自己的独特之路。他的丈八匹《迎春花》作品,是花鸟与山水的互补,尤其是花鸟画中吸收了山水画的手法,利用特定的形体组合重叠,构成了由近渐远的旋律,产生近实远虚的效果,使花鸟画有着山水画一样的深邃感和层次感,亦让画面实实虚虚、层层叠叠地产生一种开阔的视野,形成一幅大场面、大效果的景象;而山水画作品却又能大中见小,局部精致细腻,让画面更加耐品,给人提供了个展示想象力的空间。可见,索铁生先生这种别开新境的创作,为解决传统意笔画的当代性问题而产生积极的影响。索铁生在传统与时尚,历史与现代,安然与激情,传承与创新中游刃有余,他的一切深邃的思想都能在画中表现出来,透射出一种复杂的感叹情绪——以此表现出他复杂的内心和多方位的思考,不仅适应了时代,还为当下意笔画创作创造了一个范式,极具前瞻意义,这是索铁生中国画的意义所在。书画&「索铁生」|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文章插图
满园春色惹人醉,唯有牡丹最倾城。牡丹花,是画中之王,历代文人墨客都有为牡丹写诗著词,丹青圣手更是喜爱用牡丹表达自己的心声。因牡丹花是富贵、典雅的象征,更是被各阶级人群喜爱。特别是现在,可以说牡丹花的画作是在家居装饰中最受欢迎的,也因此这个时代涌现了许多画牡丹的画家。而牡丹花画出牡丹精髓的画家当属索铁生。我们每当看到牡丹花(画)都会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的两句诗词: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而这两句诗应该是对所有的花卉给予的最高的评价了。同时,这两句诗也是跨时空而来对索铁生画的牡丹花的评价。